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392章 满室秘辛 下(3/5)

江湖是江湖了,冥教躲得过朝廷的眼线,却躲不过一根根无孔不入的江湖老油条。

在冥教覆灭的时候,游安也成功削了几位“故人”的藩,只剩一位苟延残喘,战战兢兢的赶赴京城主动要求降爵予位于贤。

游安应允,没把人撸成国公、国伯,而是降一级为郡王,改封号为“慧郡王”,给了个蛮富足的封地,让其闲散富贵的终老一生,并在其死后下旨将其封号封地延长至七代罔替。

从这点来说,游安真不是个“绝情绝性”的人。

随着冥教覆灭,大量没来得及销毁的资料运入京城,游安看完发现自己真没杀错几个,不止是当时,更早之前的十七帝子争位也一样。

冥教的触角比他预想的更深更广,不仅遍布江湖,还扎根朝野,大理寺积压的无头公案足足有六成能跟它对得上号,而当初谏言宏帝再选帝种,以及后来力劝宏帝收权肃纪的几位老臣,其中三位甚至直接就是冥教的客座长老,地位仅次于冥皇座下的六大护法。

而十七位帝子种,包括他自己在内,每一个都多多少少跟冥教有过交集。

看似其善可欺的太子是冥皇的贵宾,冥教为他干了不少脏活,最初的四位皇子中有两个与冥教关系极深,其中一位的宠妾直接就是冥教魔女,乃三十三位冥使之一,地位仅次于长老,他这才明白当初剿灭那位的时候伤亡为何那般惨重。

而他到现在才明白的原因,正是因为他麾下也不干净,有人将重要信息掩盖掉了。

除了皇子,朝臣们也一样,或多或少的都跟冥教有过交集,而其中很多人都蒙在鼓里茫然不知。

有不知道的,自然有门清的,其中属工部烂得最厉害。

某年某地决堤,工部派人修缮,费用比预算多了四成,足足八万两白银有一半流入了冥教,而决堤的原因还不是天灾,压根儿是冥教一手安排的!

某年某案,官员遇刺身亡,大理寺协同督察院设专案处理,工部有人通过督察院做了手脚,让案件陷入泥潭直至变成无头案,顺带刮了金钱地契总计一万七千两“孝敬”。

类似种种还有很多,其中最让游安惊悚的是工部修的密道。

宫里的密道向来只有皇帝最清楚,其余包括帝后、太子在内都知道的有限,只涉及自己身边的几条,而工部建造完成后按例应将施工人员打散安置,原图交由皇帝亲自保管,其余副本一概销毁,可冥教手里竟然握着高达七成的副本,不止是近几代的,连天元开国皇宫初建时的密道也有好几条在册,详细的程度令人惊悚!

至此,游安彻底明白自己无意间究竟避过了多少危险,朝堂早已烂入骨髓,被潜伏在幕后的冥教暗中把持,包括帝位交替,每一件政事冥教都能直接或间接的产生影响,若不是他狠心绝情一概通杀,他早就死了,而且到死都不知道自己怎么死的。

之后,如正史所载那样,轰轰烈烈的大清洗开始了,以工部为最,整场清洗长达四百三十余年,绵延了明武帝的大半生。

之所以这么久是因为牵扯的面实在太广,贸然拔除不是伤筋动骨那么简单,短时间内找不到那么多官员顶替,整个体系都会崩溃,到时民不聊生叛军四起群雄割据,天元很可能四分五裂沦落得比空玄都不如,他只能耐着性子慢慢来。

他有耐心,更有资本,以他当时的修为好好修炼好好保养活个一两百年不成问题,在一百九十余岁时修成武魂后他更是底气十足,武魂境的寿元少说也有四百年以上,按照平均值五百至八百年来算他有的是时间把那些不好动的人熬死,等新生代成长起来顶替上去,熬时间那些只会些养生的吐息之术的文官哪能熬得过他?

武将不好搞,但没关系,他有帮手——詹王。

作为当时仅剩的两位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大宝剑 最新章节第392章 满室秘辛 下,网址:https://wap.at55.net/164/164004/413_3.html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