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七十八章 讨逆檄文(2/3)

。以至佛寺、道院、城隍、社坛,无朝不焚,无像不灭。斯又鬼神所共愤怒,欲一雪此憾于冥冥之中者也。

本部堂奉天子命,统师二万,水陆并进,誓将卧薪尝胆,殄此凶逆,救我被掳之船只,找出被胁之民人。不特纾君父宵旰之勤劳,而且慰孔孟人伦之隐痛。不特为百万生灵报枉杀之仇,而且为上下神祇雪被辱之憾。

是用传檄远近,咸使闻知,倘有血性男子,号召义旅,助我征剿者,本部堂引为心腹,酌给口粮,倘有抱道君子,痛天主教之横行中原,赫然奋怒以卫吾道者,本部堂礼之幕府,待以宾师。

倘有仗义仁人,捐银助饷者,千金以内,给予实收部照,千金以上,专摺奏请优叙。倘有久陷贼中,自找来归,杀其头目,以城来降者,本部堂收之帐下,奏受官爵。倘有被胁经年,发长数寸,临阵弃械,徒手归诚者,一概免死,资遣回藉。

在昔汉唐元明之末,群盗如毛,皆由主昏政乱,莫能削平。今天子忧勤惕厉,敬天恤民,田不加赋,户不抽丁,以列圣深厚之仁,讨暴虐无赖之贼,无论迟速,终归灭亡,不待智者而明矣。若尔披胁之人,甘心从逆,抗拒天诛,大兵一压,玉石俱焚,亦不能更为分别也。

本部堂德薄能鲜,独仗忠信二字为行军之本,上有日月,下有鬼神,明有浩浩长江之水,幽有前此殉难各忠臣烈士之魂,实鉴吾心,咸听吾言。檄到如律令,无忽!”

通篇看完,毕德胜起身大呼“好,好,好”三个好字说完,全身说不出的舒坦,门外的毕尽忠听见声响,赶紧进屋,看见毕德胜满脸红光,在屋中转来转去,还以为得了癔症,正想找大夫,就听见毕德胜吩咐:

“尽忠,即可前往账房,支取白银五千两,不,一万两,送往湘潭曾公国藩处,不用说什么,只叫他知道本官心意即可”毕德胜吩咐完,又看了一遍檄文,直呼好文章,毕尽忠等等,见没了下文,就出了屋子,到前堂支应去了。

毕德胜又回味一番,心里多了不少感慨,檄文声称太平天国农民战争是“荼毒生灵”,“举中国数千年礼义人伦诗书典则,一旦扫地荡尽。此岂独我大清之奇变,乃开辟以来名教之奇变,我孔子、孟子之所痛哭于九泉”,接着号召“凡读书识字者,又乌可袖手安坐,不思一为之所也”。

这么一来让他站在了道德的制高点,在这孔孟当道的社会里,毕德胜就是对县学里的孔庙都得修整妥当,怕的就是这些读书人,还有读书人所组成了官员体系,士绅体系,曾国藩这么做就是赢得了天下读书人的心,焉有不胜利的道理。

正琢磨着,毕尽忠去而复返,呐呐的站在一边,毕德胜眼见,就问一句办妥了吗,还没开口,门外又闪进一人,正是户房师爷冯克东,一见到他,毕德胜仿佛泄了气一般,刚才读的热血,开口就是助饷一万两,这会儿怕是免不了一顿说教。

“哈哈,先生来了,我正要派人找你去说,刚才我只是开个玩笑,断没有要你拨钱的事情”毕德胜打了个哈哈,瞅了一眼毕尽忠,毕尽忠红着脸,刚才他到户房一开口,就被冯克东一阵大骂,险些缓不过气来,没办好差事,他也局促。

冯克东见毕德胜服软,也没多说什么,看见他手中的条陈,这檄文他也看过,知道是因何而起,抚了抚长须,叹了口气,说道:“东翁,不是学生不通情理,而是咱们用钱的地方也多,曾伯涵确实是不世出的人才,结个善缘也无不可,只是一万两太多了,咱们远隔千山万水,发给两千两就足以聊表心意”。

“多谢先生体谅”毕德胜弯腰行了一礼,冯克东能主动拿钱出来,真是少见,由此说明,这曾国藩的檄文威力有多大。

送着冯克东出了屋子,毕德胜转身回屋,将剩下的条陈看完,小心收好,才回房休息,一进卧房,就见熏了香,一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霸清 最新章节第七十八章 讨逆檄文,网址:https://wap.at55.net/13/13797/84_2.html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