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七十八章 讨逆檄文(1/3)

家里多了女人,还是对自己存了心思的女人,毕德胜真不知该如何面对,他的身体似乎有了逐渐变好的迹象,近些日子,每晚总会做些云里雾里的脂粉梦,次日清晨,胯间粘稠不已,说到底,他还是血气方刚的年纪,重生前也没走过一个男人一生中最重要的一步,重生来过,还是没法子处理这些事情。

叹了口气,认真看起了手中的条陈,不看不打紧,一看吓一跳,吕贤基死了,上任不到一年就死了,九月末,他到舒城劝捐筹饷,太平军却攻打舒城,最后投水自尽,说起来也是个薄命的,虽说被朝廷赐了文节的谥号,追认了尚书衔,可还是死了,毕德胜到现在还记得当初自己上任时和这位老人在船上的那次见面,转眼间,已是天人两隔。

想着想着毕德胜一惊,吕贤基到安徽担任团练防御使,李鸿章可是随营帮办,应当常伴左右,这吕贤基都死了,那李鸿章因该不能独活的,再说太平军是合围舒城,城破吕贤基投水,李鸿章断没有逃跑活命的理由,他上辈子历史并不出众,心里坏坏的想,难道自己重生了,历史发生了变化。

李鸿章毕德胜算是记恨着了,远在天边的他都还记得找自己麻烦,整个人目空一切,总以为天下就是他最聪明,真不知道这种人是怎么混到北洋大臣这个位置的,突然心中一动,刑部发来公文挑三拣四的说道白莲教一案,这李鸿章的老爹就是刑部缉捕司郎中,其中会不会有什么猫腻,不过这念头只是在脑中过了一道,就没往下想,真要是这样,那李鸿章还真是个极品人物了。

独自哀愁一番,继续看下文,又有一个名字出现在条陈之上,毕德胜粗粗一看,着墨所占篇幅就占了整篇条陈的三分之二,看得出,师爷李宗昌对这人也是颇为欣赏,单看名字,毕德胜就知道是金子总会发光这个道理绝对正确。

条陈上所写之人就是曾国藩,这位满清最出名的人物,此刻这位丁忧的吏部侍郎在老家湖南干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他靠着名声,亲友,乡党组建了一支五千人的队伍,号称湘勇,在湘潭发布了《讨粤匪檄》,正式向太平军发动进攻,李宗昌还将檄文纳入,足见他对这文笔的欣赏,毕德胜沉下心,看起了檄文。

“为传檄事:逆贼洪秀全,杨秀清,称乱以来,于今四年矣。荼毒生灵数百余万,蹂躏州县五千余里,所过之境,船只无论大小,人民无论贫富,一概抢掠罄尽,寸草不留。

其掳入贼中者,剥取衣服,搜括银钱,银满五两而不献贼者即行斩首,男子日给米一合,驱之临阵向前,驱之筑城浚濠,妇人日给米一合,驱之登陴守夜,驱之运米挑煤,妇女而不肯解脚者,则立斩其足以示众妇,船户而阴谋逃归者,则倒抬其尸以示众船。粤匪自处于安富尊荣,而视我两湖三江被胁之人曾犬豕牛马之不若。此其残忍残酷,凡有血气者未有闻之而不痛憾者也。

自唐虞三代以来,历世圣人扶持名教,敦叙人伦,君臣、父子、上下、尊卑,秩然如冠履之不可倒置,粤匪窃外夷之绪,崇天主之教,自其伪君伪相,下逮兵卒贱役,皆以兄弟称之,谓惟天可称父,此外凡民之父皆兄弟也,凡民之母皆姊妹也。农不能自耕以纳赋,而谓田皆天王之田;商不能自买以取息,而谓货皆天王之货;士不能诵孔子之经,而别有所谓耶稣之说、《新约》之书,举中国数千年礼义人伦诗书典则,一旦扫地荡尽。此岂独我大清之变,乃开辟以来名教之奇变,我孔子孟子之所痛哭于九原,凡读书识字者,又乌可袖手安坐,不思一为之所也。

自古生有功德,没则为神,王道治明,神道治幽,虽乱臣贼子穷凶极丑亦往往敬畏神祇。李自成至曲阜不犯圣庙,张献忠至梓潼亦祭文昌。粤匪焚郴州之学官,毁宣圣之木主,十哲两庑,狼藉满地。嗣是所过郡县,先毁庙宇,即忠臣义士如关帝岳王之凛凛,亦皆污其宫室,残其身首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霸清 最新章节第七十八章 讨逆檄文,网址:https://wap.at55.net/13/13797/84.html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