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四十四章 案中案 五(2/3)

取之处。

张思道取过毕德胜临摹的纸张,纸张上有一莲花图案,不过细看,莲纹一般有九瓣,可这个却只有八瓣,没有了九九归一的寓意,显得不伦不类,张思道闭眼思索,这个东西他似乎也是在哪里接触过,可一时有些想不起来。

毕德胜也不催促,突然,他想起了钱文那个傻儿子的举动“拜拜。。。。。。拜拜”,灵光一现,开口说道“要是我没猜错,估计这是佛像一类东西的底座”。

张思道突的睁开双眼,又拿起图案看了一遍,嘴角哆嗦一番,一脸严肃地说道:“怪不得如此眼熟,竟然是这个东西”。

“什么东西?”毕德胜开口问道。

张思道也不急于回答,整个人陷入沉思中,紧接着幽幽说道:“东翁,咱们或许遇到大麻烦了”。

“啊”。

张思道整理一番思路,才娓娓道来,刹那间,毕德胜犹坠入冰窟。

“这么说,真是白莲教的人了?”毕德胜听完,还有些不相信,不确定的问道。

张思道叹气一声,白莲教崇信弥勒,可这弥勒乃是坐于莲花之上,莲花底座却没有九瓣,是八瓣,这就是白莲教和佛教最基本的区别,接着,张思道有说起了白莲教的起源。

白莲教旧时伪托弥勒教,并混合摩尼教、道教、白莲宗及民间信仰之秘密教会,属净土教系统中之教匪结社,流行于元明清三代。

其中之弥勒教为崇奉弥勒佛之在家宗教团体,自隋唐之后,野心分子屡藉名弥勒转世,图谋造反。

摩尼教于武唐后时传入我国,因唐武宗排佛,摩尼教亦遭禁,而转入地下,以该教崇尚光明,所崇奉之神称为明王,故改称明教。

此二教教义中皆含不满现状、憧憬未来之思想,烧香、吃斋等仪规亦多相似之处,二教接触后,自然趋于融合。每逢现实政治令百姓失望时,弥勒、明王出世之谣传自然涌现。

此外,道教为我国固有信仰,流传于民间之弥勒教、明教,自不免受其影响。故其后于元代兴起之白莲教,亦融合弥勒教、明教、道教三种信仰,除此之外,白莲教之另一渊源,即为白莲社。

东晋高僧慧远于庐山创建白莲社,精修念佛三味,祈愿往生西方净土,南宋初年,慈照子元(茅子元)崇慕慧远建白莲社之遗风,故倡导一庶民念佛宗团,即白莲宗(信徒被称为白莲菜),但由于其门人小茅阇梨之歪曲教理,致宋代末年时被认为是一种邪宗门,盛行于江南一带。

至于白莲会之名,系在元世祖至元十八年(1281),由江南都邑县之杜万一结社集会而来。

此时与子元系统之白莲宗徒是否有连系则不明,但行白莲佛事则有之。此白莲会于元代时被视为乱贼,故受弹压,并敕禁白莲会之名目及一切左道乱世之术。

此时,江西庐山东林寺之白莲宗僧优昙普度,撰“庐山莲宗宝鉴”十卷,阐明子元所倡之白莲宗真义,并以之破斥当时白莲会之邪说邪行。

至武宗至大元年(1308),因福建省建宁路后山白莲堂白莲道人之非行,复被禁压,然由于优昙普度亲自上大都,努力于复教运动,于仁宗即位之顷(1312),又被允许复教,之后,英宗至治二年(1322)复三度被禁止活动。

顺宗时,臬城韩山童父子,诡言白莲花开,弥勒降世,正式创设白莲会,依托佛教,造作经卷符箓,传布民间,于至正十一年(1351)率愚民为乱,未久俱被处死,此即为“红巾贼”,明太祖时,曾加以禁抑。

明正德以后,白莲会受罗教(明代罗清所创,宗旨近于禅宗南派)之影响,吸取“真空家乡,无生父母”之思想,奉无生老母为创世主,宣称无生老母派弥勒等神佛下凡,将迷失红尘中之皇胎儿女收回真空家乡。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霸清 最新章节第四十四章 案中案 五,网址:https://wap.at55.net/13/13797/50_2.html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