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推原论始(1/3)
b; 西躲本土,目下固然尚不具备大规模“改土回流”的条件,但关卓凡并未轻轻放过。热振、夏扎之争,以及这场政争衍生出来的贝丹顿珠之乱,带来了天赐良机,他要以此为借口,改革西躲官制,为日后全面“改土回流”,打下一根有力的楔子。
朝廷下旨,说热振固然昏庸,但夏扎更加忘八,“擅动刀兵,自相攻杀,蒙蔽上聪,行迹狂悖”,“致启贝丹顿珠之乱”。对了,瞻对之乱也是这个贝丹顿珠折腾出来的,推原论始,什么祸都是你夏扎闯的!
上谕中说,为儆效尤,敕夺夏某生前爵衔和身后荣名,夏扎的全部家族,被一脚从贵族的队伍中踢了出往。
夏扎这个冤哪。
说他“擅动刀兵,自相攻杀”,并不算冤枉他。当时的驻躲大臣满庆,固然受了夏扎和李玉圃的蒙蔽,下了札子,斥责了热振,但并未批准夏扎动用武力,攻打热振。可是,夏扎的这个摄政,是经过满庆的奏请,朝廷正式任命的。“擅动刀兵,自相攻杀”于前,取热振的摄政而代之于后,则即是朝廷默认了他的“擅动刀兵,自相攻杀”,怎么事过境迁,就成了夏扎的罪名了呢?
哼哼,那是由于你“蒙蔽上聪”,朝廷才做出了毛病的任命啊。
一句“蒙蔽上聪”,朝廷就把自己的责任摘得干干净净,什么镬都由夏扎来背了。
处分夏扎并不是真正的目标,真正目标是由此“痛定思痛”:这个,上边儿明明有驻躲大臣和**喇嘛呀,下边儿的人怎么还是这么自把自为,乃至胡作非为呢?
顺理成章得出结论:西躲现行的官制存在重大问题!
西躲现行的官制,是一种政教合一的制度,**喇嘛高高在上,既为宗教领袖,也是政府脑。具体政务,由噶厦政府秉承**喇嘛之命履行。噶厦政府设四噶伦。一僧三俗,名义上地位同等,但僧噶伦为席噶伦,实际权利。要大于三个俗噶伦。
**喇嘛的传继,行“灵童转世”制度,从幼年“坐床”到成年“亲政”,经常有十多年的“空窗期”,这段时代。择一大寺出身之高僧,任“摄政”,位居噶厦政府之上,代替**喇嘛执政。摄政非常设职衔,一俟**喇嘛亲政,摄政便即退位。
西躲并不是一开端就履行这种政教合一的制度的。
和硕特统治西躲时代,一切行政权利都控制在蒙古人手中,**喇嘛只能治理宗教事务;准噶尔袭杀拉躲汗,取和硕特而代之,情况依旧:蒙古人把持所有行政权利。**喇嘛局促于教务一隅。
朝廷雄师进躲,驱赶了准噶尔,设驻躲大臣,开端正式对西躲行使行政权。其后,清廷重要依附驱准之战中的“有功躲人”来治理西躲,代表人物为颇罗鼐。此人在驱准之战中脱颖而出,由一个小税吏一跃而为“一等台吉”,然后一路固山贝子、贝勒、多罗贝勒,青云直上,最后居然做到了郡王。总揽西躲处所大权。
这个时代,**喇嘛依旧只能治理教务,不能插手政事。为防**喇嘛方面干涉躲政,朝廷还把**喇嘛之父诏传至京。给了个“辅国公”的衔头,请他在北京安生呆着,没啥事儿就甭回西躲往了。
颇罗鼐对朝廷“克尽虔诚,实心效率”,当政期间,西躲处所无事。民人安居乐业,前后凡二十年。
颇罗鼐表现不错,他病故之后,朝廷按照他的遗言,准其次子珠尔默特那木扎勒袭郡王爵,持续总理躲政。
这下子麻烦来了。
珠尔默特那木扎勒这名字真特么拗口上台之后,胡作非为,先是杀兄逐侄,构衅**喇嘛,继之自扬名号,阻断北京和西躲的塘汛,最后,干脆跑往和准噶尔勾结在一起他老爸当年可是靠打准噶尔起家的。
得到准噶尔兵声援的承诺后,珠尔默特那木扎勒决定跟朝廷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乱清 最新章节第九章 推原论始,网址:https://wap.at55.net/13/13149/9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