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3章 三元里民众抗英 道光帝丧权辱国(4/5)

到任后,提出要修改《广州和约》,欲逼迫清皇朝承认“割让香港”。

道光皇帝难以接受,拒绝英军的这一要求;于是,英军撕毁《广州和约》而重启兵端。

十月初,英军再次攻打定海,驻守定海的三位总兵葛云飞、王锡朋、郑国鸿率本部兵马奋勇还击。

然而,使用冷兵器的清兵怎敌得英军的炮火;晓峰岭一仗,三位总兵相继阵亡,定海再次陷落。

英军攻陷定海后,继续北上,攻打镇海。

英军在金鸡山登陆,清军守将镇海总兵谢朝恩在阻击中也不幸阵亡;浙江提督余步云见势不妙,赶紧逃命,镇海陷落。

英军追至宁波城下,已入城内的余步云与宁波知府邓廷彩又弃城而逃;于是,英军不费一枪一弹占领了宁波。

翌年四月,英军攻占了与宁波隔海相望的乍浦;尔后,又欲攻取上海的吴淞口。

吴淞口是上海、南京的通海门户,长江的江防要塞;清皇朝在此驻有重兵,设立了吴淞营,构筑东、西炮台,以扼守长江航道。

英军来犯时,已年过花甲的老将、江南提督陈化成亲临西炮台督阵指挥。

驻守东、西炮台的官兵见主帅临阵,士气徒增;两炮台间密切配合沉着应战,接连击毁了两艘英舰,数百名英兵或死或伤。

谁知,闻知陈化成获胜了的两江总督牛鉴,此时竟然坐着轿子在大队人马的簇拥下大摇大摆地朝炮台而来。

英军见岸上一队仪仗,料定必是清政府的某位大员;于是,没头没脑地一阵炮轰,牛鉴的仪仗队顿时大乱。

牛鉴本想趁着胜利,到阵前来亮一下身影,博取一个“亲临指挥”的好名声,以便日后向皇上邀功。岂料,竟是遭到了英军的炮击。

牛鉴被击晕了头,以为英军已经杀到跟前,吓得顾不上体面,慌忙抛弃顶戴脱掉朝靴爬出轿子,夹杂在兵士中没命地逃命。

跟随身后的几个亲信,则胡乱地吼道:“不好啦!牛大人受伤了!”

守卫东炮台的官兵听到吼叫声后顿时军心大乱,丢弃炮台也纷纷四散逃奔。

英军见东炮台上的清军不战自乱,趁机一阵猛攻;于是,东炮台失守。

驻守西炮台的陈化成目睹眼前突然生变的一切,又急又气却无可奈何。

很快的,英军调集兵力攻打西炮台,陈化成勉励部下顽强抵抗。激战数时后,陈化成已身负七处重伤;终因流血过多,倒毙在炮台上的血泊中。

陈化成阵亡后,东炮台失守,吴淞口随之陷落。

接着,英军又乘胜攻占镇江,扼守长江的大门被打开。于是,英军沿江而上,直逼南京城下。

面对英军的炮火,驻守南京的清军无力抵抗,屡屡向朝庭告急。

而此时的清皇朝已是国无能臣军无良将,面对南京城的危局一筹莫展。

于是,穆彰阿进言:“兵戈三载,劳师耗饷,无尺寸之效,却失地折将。以臣愚见,如此死战非为上策,不若遣使重启和谈。吾观英夷所求不多,无非为一区区滨海荒芜之地。吾堂堂大清朝,富庶肥沃之域多矣;九牛一毛,何吝啬如此?不若予之,当视若施予犬食耳。”

道光皇帝闻奏,倒是觉得顺耳,有了些许自慰;且也感到已无其它上策,万般无奈之下,只得任命杭州将军耆英为钦差大臣去与英军议和;并秘密给他《谕旨》,允许他可“便宜行事”。同时,为向英军示好,又将尚在台湾抗英的姚莹和达洪阿两人以“贪功好战,贻误大局”的罪名革职发配去川藏。

于是,耆英和璞鼎查在英舰皋华丽号上重开谈判。璞鼎查见清皇朝又主动提请议和,也就提出了更加苛刻的条件;不但逼迫清皇朝承认“割让香港”,并且将赔偿的白银数额增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百年史话中华演义 最新章节第3章 三元里民众抗英 道光帝丧权辱国,网址:https://wap.at55.net/12/12087/3_4.html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