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3章 三元里民众抗英 道光帝丧权辱国(2/5)



林则徐举目而视,但见一位英俊年少果然是气宇非凡,心中已是喜欢乃赐坐。

左宗棠谦言道:“不才慕公大名久矣,今日得见,三生有幸。”

于是,俩人促膝畅谈;上论朝政国事,下顾黎民疾苦,近谓湖广灾情,远涉边塞烽火;天上地下无所不及,忧国忧民肝胆相照,所思所虑不谋而合。

林则徐想不到能在此处遇到这么一位广*闻*博学且深谋远虑的英才,俩人皆有相见恨晚之感。

不知不觉的已是夜阑人静,左宗棠也是谈兴正浓而忘归了。一个未及“不惑”,一个已近“古稀”;陌路幸会却如知交,确为世间罕事。

于是,林则徐又邀左宗棠同赴滇、黔,以建功业。

但是,左宗棠因“高堂年迈,不宜远行”为由而婉辞了。

林则徐也不勉强,轻轻地叹惜一声;然后,步到一幅《关山图》前,触景生情不由得轻声吟出一句:“近观绿野平川,秀水宜人,但愿春色常驻。”

左宗棠闻后,不假思索地信口接道:“远眺大漠荒原,锋火撩心,只恐秋光易逝。”

左宗棠吟毕,林则徐即连声道:“妙!”然后,转身又言:“有君之‘恐’,吾无忧也。”言毕,遂从内室取出自己耗费多年心血而亲手绘制的《疆域图》交予左宗棠,叮咛道:“君善藏此图,日后必有用;若沙俄犯境,须当力拒;他日担大梁者,非君莫属。”

左宗棠闻言已是心领神会,能受林则徐如此重托,顿感肩负千斤而心潮澎湃;于是,左宗棠含泪受图。

俩人再叙谈一阵后,左宗棠才拜别而去。

林则徐送走左宗棠后,长舒一声;然后,才如了却心事顿感浑身轻松了。

第二天,林则徐又自长沙启程赴任去了。

这对忘年交在长沙匆匆地只见了一面,从此再无谋面;然而,这一短暂的相聚,却在历史上写下了永久的一笔,并给后世留下了一段令人乐道的佳话。

林则徐到了云南后,在任上竭力维护云南边境的安定,朝庭为此加封其为太子太保。

二年后,林则徐因年老病重,《奏》请开缺回福建侯官老家调治。道光三十年,却因太平天国起事,朝庭又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督理广西军务。林则徐带病赴任,途经广东时却不幸暴卒于潮州普宁的行馆中。

林则徐死后,朝庭晋封其为太子太傅,谥号忠。所叙皆为后话,此略表。

且,道光二十年底,琦善受命到广州赴任。

琦善到广州后,即将横江而置的金锁铜关拆除,并撤掉了各炮台上添置的火炮,将招募的兵勇解散,欲以此向英军显示议和的诚意。然后,登上泊于穿鼻海域的英舰,与英军的全权代表义律谈判。

义律见清皇朝主动求和,于是开出了要求“赔偿损失及割让香港”的苛刻条件。

琦善感到为难,没有应诺;因此,中、英双方谈判未果。

此时,懿律为给琦善施加压力,决定偷袭清军防护已经十分空虚了的沙角炮台。

于是,懿律派遣陆军少校伯拉特率战舰数艘,趁晨雾漫江时绕至沙角后山强行登陆,突然向沙角炮台发起袭击。

清军沙角炮台守备张清龄、协副将陈连升在英军的突击中阵亡;沙角炮台被攻陷,连清军水师泊于三江口的十余艘战船也被焚毁。

琦善闻讯沙角炮台被英军攻陷,吓破了胆。

于是,公元一八四一年一月二十一日,在位于穿鼻海域的英舰上,琦善终于向英军屈服了,擅自与义律草拟了《穿鼻草约》。

《穿鼻草约》满足了英方所提的包括“割让香港”的全部条件,但因是《草约》,尚未经得大清皇帝签字认可。

为逼迫清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百年史话中华演义 最新章节第3章 三元里民众抗英 道光帝丧权辱国,网址:https://wap.at55.net/12/12087/3_2.html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