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潼关(1/3)
李岱等人略做凭吊,向下走来,见那数不清的陪葬墓穴,形状各异,有覆斗形状的还有的像山丘,最多的是个圆锥体,还有一些不起封土只有墓碑。那像山丘的基本都是武将,这是仿照西汉时候为旌表霍去病、卫青对匈奴作战的战功而为他们营墓为冢象祁连山和庐山的故事而造,李岱等人也不识得那些骈拼四六的文字,只是能辨认出比如李靖、李世勣、阿史那思摩、阿史那社尔之类的名讳。李靖、李世勣的大名李岱自然是知道的,但是两个叫做阿史那的将军他就不是很了解了。
其实阿史那为突厥可汗皇族的姓氏,阿史那思摩和阿史那社尔都是突厥皇族,归顺大唐之后阿史那思摩被赐姓李叫做李思摩,被封为乙弥泥孰俟利泌可汗为大唐镇守北庭。而阿史那社尔娶了唐太宗的妹妹衡阳长公主,为唐太宗平定龟兹拓地万里,立下汗马功劳,曾经官至右卫大将军、镇军大将军毕国公大唐西路大总管,掌管整个西域数十万雄兵。李岱等人也不清楚,只是捡着熟悉的到处看看。
这时周平原招呼李岱道:“东岳大哥你来看看,这个墓碑很奇怪啊。”
李岱循声过去,见一块平平整整的石碑,半人多高,后面的坟茔高约丈八,奇怪的是碑上所有的铭文字迹都被磨得看不清楚,整个石碑只有下面的一行字还能勉强辨认。李岱凑近观看,见上面写着:“大唐故相州都督赠司空太子太师知门下省事左光禄大夫郑国文贞公魏府君讳徵。”
李岱不由得肃然起敬,这便是魏征墓了!当年唐太宗的太子谋反,魏征推荐的两位宰相之才杜正伦和侯君集都牵扯其中,所以李世民曾经一怒之下推倒了这位名臣的墓碑,但是终究还是又把墓碑立了回来。李岱曾读史书,读到唐太宗和魏征的君臣奏对总是很感叹。其实魏征的脾气言语哪怕放到现代,一般领导也接受不了,而唐太宗却能长期委以重权,对其充分信任,这胸襟确实少见。千里马需要它的伯乐,名臣也同样需要他的圣主才能绽放光芒。
长安意为“长治久安”,曾经作为中华文明及东方文明史上最负盛名的,也是全球著名的都城让世人景仰顶礼膜拜,它作为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长达千余年,先后有21个王朝和政权建都于此,是十三朝古都。在建都长安的诸多朝代中,汉朝、隋朝和唐朝都是中国历史上的强盛时代,当时的长安已成为国际性大都市,不同种族不同民族的人在这里生活。在公元前195年到公元25年以及公元580年到公元900年的两段时间里长安都是世界上最大的都市。“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唐长安城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达到百万人口的大城市。唐长安的人口中,除居民、皇族、达官贵人、兵士、奴仆杂役、佛道僧尼、少数民族外,外国的商人、使者、留学生、留学僧等总数不下3万人。当时来长安与唐通使的国家、地区多达300个。唐的科技文化、政治制度、饮食风尚等从长安传播至世界各地,可以说那时候的长安就是世界的中心。
但是经历了安史之乱,经历了黄巢进长安,经历了五代的战火之后,此时的长安已经不是盛世大唐的那个长安城了,城外当初天子射猎阅兵的上林苑如今只剩下一片被岁月风干了的漫漫黄土。文学家司马相如在著名的辞赋《上林赋》中“荡荡乎八川分流,相背而异态”,那个有着巨丽之美的上林苑,此时几乎见不到任何痕迹。
进得城来,除了里坊的建筑格局没有变,其他的繁华完全消失掉了,出处破败,中心处的朱雀大街几乎没什么行人,曾经繁华的长安西市如今人烟稀少,几乎没什么商贾。曾经四方来朝的大明宫已经只剩下青石铺就的斑驳宫墙和一片残垣断瓦,无数鸟雀栖息其间,鸹噪盘旋在这片废墟之上更添几分凄凉。
此时长安只是作为一个军事要塞而存在了,整个城市的人口不超过五千户,驻军也不过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定鼎宋周 最新章节第十四章 潼关,网址:https://wap.at55.net/97/97892/22.html
盛世蜜爱:大叔宠妻撩不停
穿到五零搞建设
康桥
这个NPC太强了
乱世鸣凤
诡异监管者
快穿之妲己
种田何必要男主
韩娱之我为搞笑狂
上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