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九十一章 先下一城(2/4)

。只怕于朝廷来说,并非幸事。”



看到周祥春开始说心里话,王启年才继续开口道:“周兄以为今上的资质如何?”



既然已经诽谤过皇帝了,也不怕多诽谤一次。周祥春也不再说套话,开口说道:“依为兄所见,今上不过中人之姿而已。”



王启年接着开口道:“今上资质、性格绝类世宗皇帝(嘉靖),却一心想仿效太祖(朱元璋)、成祖(朱棣),再加上今上为人操切。这问题,便大了。”



这些周祥春自然知道,而且也很赞同。崇祯皇帝一心想效仿太祖、成祖,再来一个崇祯中兴。这一点,皇上自己也反复提到过。



王启年继续开口道:“周兄可知太祖、成祖均有一个共同之处,便是视群臣如草芥。”



周祥春点了点头,这个倒是真的,太祖皇帝杀的下面官僚人头滚滚。成祖皇帝对靖难功臣不错,对其它大臣就不好说了,无辜死在他手里的,例如解缙等人,没有一百也有八十,的确是视群臣如草芥。



王启年继续开口道:“周兄可知刘鸿训刘阁老故事否?”



刘鸿训,崇祯朝的名人,周祥春自然知道。崇祯元年四月刘鸿训还朝,官拜礼部尚兼东阁大学士。在他的一手策划下,阉党被连根拔起。紧接着刘鸿训又向崇祯皇帝进言,推荐毕自严为户部尚,治理财政;王在晋为兵部尚,掌管军事。所荐得人,朝政一下子大为改观,倒是露出了几分中兴的气象。



刘鸿训也由此深得崇祯皇帝信任,崇祯元年七月,崇祯皇帝加刘鸿训太子太保,进文渊阁。此时刘鸿训可以说是大红大紫、炙手可热。可惜这货也就风光了三个月,紧接着发生了私改诏之事,到了崇祯元年十月这货便悲催了。



事情经过是这样的:



大明旧例,提督京营者,不辖巡捕军(五城兵马司)。



崇祯元年九月,崇祯下圣旨任命惠安伯张庆臻总督京营。但是圣旨到了张庆臻手里,上面却无端端多了四个字“兼辖捕营”。



这下问题大条了,京城三大武力:京营、巡捕军、内操军。你一个人掌管了两个,这是想干嘛?



于是崇祯皇帝便下旨严查。



诏的颁发流程却是这样,内阁拟定诏,皇上看过后,送去司礼监用印,然后再由中舍人下发。



如此重要的圣旨竟然被人修改过。事情重大,于是一级一级查了起来。



最后查出这份诏是刘鸿训拟定,而传递诏的中舍人在严刑拷打之下,也招供刘鸿训指使其私下修改诏。



于是崇祯皇帝大怒,直接将刘鸿训逮捕入狱,命三法司商议罪名。又私下授意三法司,想致刘鸿训于死地。



要知道依照大明旧例,内阁凌驾于六部之上,即使内阁成员犯了错,也只会由内阁内部处理。不会提交刑部和三法司,以维护内阁的权威。



眼见着刘鸿训就要被押上刑场砍头,幸亏当时内阁中其它辅臣李标等人极力挽救,这货才捡回了一条命,最后落了个充军边塞的下场。而兵部尚王在晋也被连累撤职,崇祯初年的中兴气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谋定天下之扶明 最新章节第九十一章 先下一城,网址:https://wap.at55.net/94/94354/93_2.html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