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二卷大时代 第342章 冰冷的樱花中求(4/6)

鲜尚存一命的士兵们发动一场叛乱吧!到那时,战争就可以立即结束了!”

置国内形势于不顾,苦等靠不住的中国的答复而任光阴荏苒,而身为首相的近卫文麿则在发表了他的那番讲话后,对停战问题也是一拖再拖,甚至于在全国都看着他的时候,不断的视察东京和周边遭受轰炸的城市,慰问那些在轰炸中失去房屋家人的市民,在市民中发表演讲,倾听他们的呼声。

而他们的呼声则非常简单,“结束战争,给他们工作、食物、住房!”,而近卫文麿则一再向这些市民表示,自己将尽可能推动结束战争的事宜,但是现在时机尚未成熟,同时不断强调,之所以没有食物,不仅仅只是因为中国海军封锁着帝国,更为重要的是……在农村,很多男人被征召入伍,造成粮食产量的不足,还有就是赤军占领着日本最重的粮食产地,赤军用市民们用来救命的粮食从国外换取武器,用来打倒天皇,总之,造成这一切的原因只有两点,一是战争!一是赤军!

“战争是可以结束的,但是赤军的威胁却是不能解除的!”

短短的几天下来,几乎整个日本都知道近卫文麿的这个言论,而似乎他的这个言论,在一定程度上还获得了相当广泛的支持,尤其是那些露天而居的难民们,他们似乎更愿意相信这一切。

而近卫文麿这种拖延和慰问演讲,却令日本上下产生的焦虑和不安,在日本的里引起了一场混乱。

在近卫文麿当选首相的第十一天,6月10日,各晨报在内阁的要求和通令下,第一次向国民公开了中国提出的部分媾和方案。但在报道中,根据一些未入阁的权力人士的指示,各大报纸尽量保持低调,如删除了削弱国民斗志的条款,没有公开政府的正式看法等。而且,为了不削弱国民的斗志,报纸上反而出现了一些相当的新鲜的词语。

《读卖报知》以“冲绳?琉球?不过是殖民而已”为标题刊登了文章摘要,强调“战争迈入最后阶段,帝国政府所需要考虑的是如何体面的结束这场战争而已”。《朝日新闻》登出两排大标题。“政府对国民要求不予理睬,将与中国进一步谈判媾和条约,可以想见,这场谈判将会是一场旷日持久的谈判!”至于《每日新闻》则在那里鼓动着人心。

“粉碎敌人的自我陶醉,将战争进行到底!”

在日本的报纸上会出现这些杂乱的论点,或许出乎人们的意料,在有谁可以想象,在忠诚、勇敢著称的日本人,会在这个时候,做出这种表现呢?

一切可以追溯到1903年5月22日。那一天,在小城日光的华岩瀑布旁,年仅18岁的大学生藤村操削下一块桴树树皮,写出“岩头之感”后沉潭自尽。在后来轰传一时的这份遗书里,藤村操反复追问着人生的意义。他并且写出了自己的答案:“曰”不可解。他说,“我怀此恨而烦闷,终至决死”……

不久,“烦闷”一词成为此后日本大学生最流行的词汇了。和“烦闷”同时出现的,则是“成功”。如果说,明治维新以来,日本以脱亚入欧、富国强兵为追求,几千万国民匍匐在这个目标之下,忍饥受饿、视死如归,从而缔造了“明治精神”的话,那么,也就是从这里开始,这种精神不仅退居到了日本民族的心灵角落,在纷纭浩荡、不断嬗变的市井间,渐渐滋生的,恰恰是它的反面。

与父辈们不同,新一代青年追求的“成功”,和国家无关。几乎是日俄战争刚刚落幕,千万青年就生长着新的日本意识:大国地位已经实现,“现在该追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小市民的奋斗 最新章节第二卷大时代 第342章 冰冷的樱花中求,网址:https://wap.at55.net/80/80222/606_4.html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