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大时代 第195章 媾和的前提 求月票(1/6)
(感冒见轻,前两天可能是无语自己吓自己,可恶的感冒!明天去打吊瓶以减轻症状,周末这两天几乎就等于虚度了!再过五天就是小市民的一周年了!没曾想小市民竟然是911首发,呒呼!是巧和还是……嘿嘿!s:求票中!)
1917年七月革命期间,莫斯科紧随彼得格勒之后,也举行了武装起义,建立了苏维埃政权。为了摆脱欧洲的战争以便把精力用于国内,1917年9月23日,苏俄与德国及其盟国在布列斯特—里托夫斯克开始了缔结和约的谈判,在德军兵临首都彼得格勒的威胁下以及乌米扬诺夫的耐心工作下,全俄委员会通过了立即签订和约的决议。
1917年10月15,《布列斯特—里托夫斯克和约》签字。规定苏俄放弃对波兰、立陶宛、拉脱维亚和部分白俄罗斯地区的管辖权承认乌克兰和芬兰为独立国家。高加索地区的喀斯、阿尔达罕、巴统、巴库等地割让给土耳其等等。《布列斯特和约》的签订使苏维埃俄国退出了战争,赢得了积聚力量的宝贵时间,但也使苏俄丧失了大片领土,特别是波罗的海沿岸领土的被割让,使首都彼得格勒失去了安全屏障。苏维埃政府和全俄中央委员会于1917年10月从彼得格勒迁到莫斯科。
莫斯科是一座历史悠久和具有光荣传统的城市,始建于12世纪中期。古有“第三个罗马”之称。莫斯科市名来源于莫斯科河,15世纪中期莫斯科已成为统一的俄罗斯国家的都城,一直到18世纪初。1712年彼得大帝迁都圣彼得堡,但莫斯科仍是俄罗斯最大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中心,仍发挥着俄国第二都城的作用。1812年拿破仑率领的法**队占领莫斯科后,这个城市在大火中焚毁,但很快又重新建设起来。
红场原名是‘托尔格‘,意为‘集市‘。它的前身是15世纪末伊凡三世在城东开拓的“城外工商区”。1517年,广场发生大火灾,广场曾被称为“火灾广场”。1662年改称“红场”,在俄语中,“红色的”含有“美丽”之意,“红场”的意思就是“美丽的广场”。红场的大规模扩建是在1812年以后。
那时,拿破仑的军队纵火焚烧了莫斯科,莫斯科人民重建家园时,拓宽了红场。广场用赭红色方石块铺成,油光瓦亮。广场两边呈斜坡状,整个红场似乎有点微微隆起。在广场南面,向莫斯科河微倾的斜坡上。
在这个时代红场并不像后一般有着举世闻名的国际知名度,更没有那句“当红军的脚步声在红场上踏响之时,整个世界都为之颤抖。”的话语,甚至于在这个时代,红场不过仅仅只是一个稍大的集市而已,现在的红场面积并不大,直到数年后与邻近的瓦西列夫斯基广场合二为一后,才成为那个人们所熟知的“红场”,这里曾经被称为“世界革命的心脏”。
当冷峰的座车驶入红场的时候,入眼的第一座建筑便是的基督救世大教堂,这座教堂是整个莫斯科最宏伟的教堂,庄严而高雅。位于莫斯科河河畔,距离此行的目的地克里姆林宫并不远。这座教堂是在1812年为纪念打败拿破仑而建造,前后历时50年才建成。
“这是一座很雄伟的教堂!”
看着望着教堂的金顶冷峰忍不住赞叹道,只不过冷峰并不知道这座雄伟的教堂在几十年后,会在反对宗教的狂热中被炸毁,当然这只是官方的一个说法而已。实际上是因为在的莫斯科,唯一的一座“大、高、神圣”的标志性建筑物,但他却不是无产阶级的,而是俄罗斯东正教的丰碑——“基督救世主大教堂”,它处于莫斯科中心地段,对面就是克里姆林宫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小市民的奋斗 最新章节第二卷大时代 第195章 媾和的前提 求月票,网址:https://wap.at55.net/80/80222/4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