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二卷大时代 第113章 农村和梦想求票!(1/6)

(谢谢大家的支持,这个周末,无语一定拼命尽量实现加更!以此回报大家一直以来对小市民的厚爱!s:求票中!)

初春有些暖意阳光辉映在桦树档子平静的土地上的时候,村里的农民早已经开提着农具到地里干起了农活,尽管马拉收割机和犁铧之类的村里的互助社已经有了,可是像田间除草,仍然只能靠人力。

过去像这种轻活都是一家老少齐上阵,但是自从村子里和其它村子一样建起公民学堂之后,除非假期农活大都由大人们负担,不过现在的农活比起过去来说轻了些,村里去年农忙的时候分到了几台马拉的机子,收麦、犁地都是那些马拉机子的活,平日里各家就包点饲料就行。

位于村北头高地上的由三间土木结构的简易教室构成了这里的公民学堂,学堂前的旗杆上五色国旗迎风飘荡着里,三间教室内则传出男女学生们的朗朗读书声,这或许是西北的上万个乡村最大的特点,全面义务教育的强制普及使得西北每一个乡村都拥有了一座简易学校,每一个儿童都在这里接受着初级教育。

“蓼蓼者莪,匪莪伊蒿。哀哀父母,生我劬劳!蓼蓼者莪,匪莪伊蔚。哀哀父母,生我劳瘁!瓶之罄矣,维罍之耻。鲜民之生,不如死之久矣。无父何怙?无母何恃?出则衔恤,入则靡至。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南山烈烈,飘风发发。民莫不榖,我独何害?南山律律,飘风弗弗。民莫不榖,我独不卒。”

作为老师的毛朗先握着书本领着教室里的三十二名年龄差异十数岁的学生们读着西北教育署制定的《国文》中的《诗经小雅蓼莪篇》,这篇以以缅念父母的辛劳为主旨的课文。

对于学校现在教习的《国文》,秀才出身的毛朗先亦十分赞同,在毛朗先看来这套教材显然要比不少新学堂的教材更为适用,扬学新学、新说,而不忘中华之美德传统,教之本在育人,正是因为如此毛朗先在最初的观望之后,接受了乡里的礼聘出任学校国文教员。

这套教育署制定的小学国文一共6册,每册大概有50到70篇课文。教材中多半谈的是人生修养、民族精神。教育署的那些来或保守或推新的编者们编辑意图很明确,所收作品大致反应了四个方面的主题。

一是“亲爱精诚”,叙述亲族朋友之爱,及阐发济物利群之精神者,二是“民族意识”,关于卫国御辱,及发扬民族精神者。三是“学业修养,关于学问及人格之修养,四是“身心陶冶”,关于欣赏、健体、娱乐。

因为国文课本无疑是培养人文素质的最重要的媒介,它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心灵,因此对于学生的人格塑造,乃至对于一代人的人格塑造都是不可小觑的。所以在司马的强调下在西北编写国文教材的时候,可谓是慎之又慎。

这套《国文教材》按照司马理想中的模式,给学生展示一个崭新的精神世界。这里要的是真善美,容不得半点矫情、夸饰、作假和媚上,也不要枯燥无味的政治说教。在浩如烟海的古今文字中,要精选出有血有肉,言之有物,文采斐然,可作青年范文的名篇,实在是一项浩繁而又有相当难度的系统工程。

所幸这套凝聚着数百人心血编写的国文教材随着西北的强制义务教育推行后,得到国内教育界的好评。这套国文教材中没有所谓的文学革新和国学的争执,有的是对文化传统的传承,所有的编者都以殷切的期望和父辈的理性,希望通过这部教材的教化,来塑造理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小市民的奋斗 最新章节第二卷大时代 第113章 农村和梦想求票!,网址:https://wap.at55.net/80/80222/377.html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