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212章 水利设备研究所(1/6)

从西北工业区向西北延伸着一条长达三十多公里的柏油公路,这长柏油公路和工业区的其它地区不甚一样,路边很少看到在西北比较常见的工厂或者遍布楼房的居民区,如果不是路边田地里的输电塔,恐怕人们很难相信这里也是西北的一部分。

除了这条在国内其它地区很少见到柏油路和电输电塔,路边只有一些偶尔散落着的公司农场之外,就是一些稀落的只有几十户人家的非公司所有的村落,这些村落里住着在数十年前甚至于百年前就在口外垦荒的移民。

走在这条柏油路上,远远的就能从外表上看出两者的区别,光秃秃的村落里是破旧的杂乱的土房子,而在公司农场的定居点周围却种着一些还末长成的小树,一层半高的带着简易阁楼的“楼房”和简易仓房散布在规划整洁的农场定居点中,路两侧不时可见的定居点。

因为这里地处口外、口内的交界,早在清初这里就已经出现了汉民垦殖,而较好一些的田地早已被这些早期移民占有,因而这些农场大都是建在被那些移民弃荒的沙地、劣地之中。

按照这些农场的所处的环境,也应该说是口外上最为凄凉的地方之一,在干旱少雨的口外,建在沙地横亘上的农场,因为远离水源而几乎是寸草不生。但正是这些农场定居点为人口日益增长的西北,提供着大部分粮食和肉食、菜蔬,现在这些农场已经是整个工业区日常所需农副产品的主要来源,当然这一切都是得益于公司在这些农场里建的灌溉设施。

最初在司马决定在口外建立公司农场时,不过是想为了安置一些公司的工人家属,让她们拥有一个工作的地方,以便挣到一些钱用于补贴家用,但是随着后来从各地到工业区的移民越来越多,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因为年龄等多方面的原因,并不适合在进入工厂工作。

为了安置这些人,同时也为了为解决工业区内日益增长农副产品的需求,所以司马就在远离工业区的地方,建立了大量的公司农场,这些农场实际上,是一种类似后世的合作社形式的集体农庄,基本上这些农场的土地、房屋都属于公司,而这些移民,则是依靠承租着公司提供的土地为生。

而平时各农场相互协作,相互提供经济和社会服务,农忙互相帮忙,集体合作社负责购销、教育、医疗、文化等。新建村落由公司的农业安置规划中心和农场服务社共同规划,而公司向他们提供土地。

“叶在馥,字乃芬,广东番禺人。其父叶大铨,清光绪年间曾任广东增涉火药厂文职厂长。叶在馥少年就学私塾,15岁考入广东黄埔水师学堂驾驶班。光绪三十二年毕业,进北洋舰队实习。宣统元年被选送北京,同年又派赴英国留学,专攻造船工程。共和元年秋,考入英国格拉斯哥大学造船系。共和3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叶在馥奉命调赴美国监造潜艇,转入麻省理工学院,学习军舰设计与制造,年前获该校海军工程学士学位毕业。”

从后视镜里看着此时只顾得欣赏着车外的风景的叶在馥,马平格在心里默背着他的资料,作为研究所的所长,马平格当然要记住研究所在的每一个研究的资料,更何况是这么一个未来将在研究所在挑起大梁的技术人员的资料。

“可惜,全中国,只有在西北这里有这些农场,如果有朝一日,全中国的农村都变成了西北的农场这样,那该会有多好!”

透过车窗看着位于路两侧的雪原之中的农场定居点,叶在馥在心里自言自语到,来到西北已经有十多天,西北给了叶在馥太多的惊奇,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小市民的奋斗 最新章节第212章 水利设备研究所,网址:https://wap.at55.net/80/80222/212.html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