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九百七十章 【得胜】(1/2)

听闻金军竟然悄悄撤兵,韩世忠当即投箸起身便上了塔楼顶上,都不用望远镜便一眼瞧见围着汤池堡东、西、北三面的金军正在缓缓后撤,并在往北缓慢移动。

瞧了一会,确定金军撤兵无误之后,韩世忠也才命令身后的传令官更换塔楼上的战备旗,从颜色全红的红色战备一级战备更换为红白蓝三色的次级战备二级战备,待得换旗完毕,韩世忠也才寻了汤英走到塔楼一角无人处,面色凝重道:“松臣,今日之前,你可曾尽信过殿帅”

松臣乃是汤英之字,至于韩世忠口中的殿帅,则是二人原先所属的将领刘光世,因此汤英闻言便也答道:“十之六七”

刘光世此人,本字平叔,保安军今陕西延安志丹县人,将门世家。以荫补入官为三班奉职,累升领防御使,郎延路兵马都监。宣和时追随其父刘延庆奉命镇压河南叛军张迪,因功授承宣使,升领耀州观察使、充任鄜延路马步军副总管。靖康初又率部戍边,败夏兵于杏子堡,因屡立战功,又升司检校太保、殿前都指挥使,因此如韩世忠这般从他帐下出身的亲信军官,私下称一声殿帅自然平常。

不过,从韩世忠所问和汤英所答来看,刘光世的人品得分在二人看来显然不高。

却说韩世忠听了“十之六七”的答案后,也是轻笑一声道:“某也是”

又道:“郡王如何”

汤英听了,倒也未曾面显难色,直直答道:“今日之前便信了八成,今日之后怕是要信他九成”

韩世忠将手重重一掌拍在了塔楼的石栏杆上,望向北方道:“瞧这今日的一桩桩、一件件,某怕是今后却要信郡王九五成了”

汤英则苦笑道:“也是若非我等是同在河北时一道受的训、一道研修的操典,怕也万难相信郡王所制定的操典,竟是这般料敌如神。”

言罢,二人相视而笑,却都是面色极难看的苦笑。

可以说,今日从一早与金人交战至今,不论是敌我双方的行动态势,还是金军对汤池堡没一阵反击的回应,都没有逃出所谓“菱堡守卫操典”的预估和预判。

所谓的“菱堡守卫操典”,实际上也就是黄杰随手编撰的菱堡使用手册,里面近乎详细的罗列了菱堡可能遇到的任何进攻与相对应的防御方式,甚至就连敌军在某些特定环境下的特定反应也详细的说明,就如“操典”中明确提过,一旦将受到毒烟伤害的敌军士兵送还,敌军极有可能超过九成的概率选择撤兵一样。

当然,实际上今日的守城作战,几乎从一开始就是按照操典来部署和指挥战斗的,从一开始敌军常规来袭击、菱堡常规迎战到敌人发动凿墙攻击、菱堡使用毒气反击、救治受毒气伤害的伤兵并送还等等这些,都几乎是按照操典来运作。

以至于,在刚刚发动毒气雷反击之前,虽然在河北时早有演练,可不论是韩世忠还是汤英都对“操典”上注明的,一旦发动毒气雷攻击,敌军极有可能停止攻击进行观望,并在送还伤兵后有超过九成的概率迅速撤兵的条目将信将疑。

甚至,汤英带人插旗、韩世忠换甲与敌军将领会见、巡视伤病营鼓励士气这一系列的活动,也都在操典之中有所注明并强调了每一种行为的先后施为顺序。

可现实是:“操典”没错,黄杰的预判完全正确

两人相对无语,只能默然看着北方正在远去的金军部队,待得负责观察的北上角发来旗语,称金军已经脱离汤池堡五里的戍边警戒线,二人身后的传令官都不需要问过意见,便将塔楼上的三色彩旗换成了蓝白两色的普通普通战备旗。

随着普通旗的升起,也就听着菱堡四处开始响起了清脆的“叮当”之声,这却是正儿八经的敲钲声响,宣布汤池堡守军正式解除了防守的姿态。

随后,也就瞧见内五角形的菱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宋道 最新章节第九百七十章 【得胜】,网址:https://wap.at55.net/8/8713/979.html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