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四十六章 【盐利】(1/2)

“摩揭它”(magadha)为古印度时代的奴隶制城邦,在今印度比哈尔邦南部,曾一度统一印度全境,孔雀王朝时最为强盛,至公元四世纪的笈多王朝时仍为印度强国。中国晋、唐僧人法显、玄奘等都曾到此。摩揭它蔗糖的生产方式相对先进,它是利用火的热能作为蒸发方式来进行生产的,因而有更快的生产周期。

由此可见,唐太宗不惜远离数万里之遥而派人前往,从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方面来说,甚至比玄奘前往天竺求取佛经更具实际意义。

到了此时,大宋国内虽然也有自产自销的沙糖,可成色却还是远远比不过印度产的沙糖,在黄州城内的盐茶铺子里,一斤舶来的胡糖能卖到差不多两贯多钱,比起四、五十文一斤土产的红糖贵了差不多三十倍。

所以听黄牛儿如此一说,姚政当即就惊呆了,便一把全抢过来细细看了,发现黄牛儿拿来的粗糖虽然形状比起胡糖来不太好看,可色度更白一些,口感也更好,震惊之下再次确认道:“牛儿,莫要诓骗舅父,这……这果真是你制得?”

“三郎怎地说话,却不信自家人?”姚二娘喝骂一句,便上前作势要抢道:“不信牛儿,便别吃了!”

“嘿!姐姐勿恼,俺也是惊着了!”姚政忙护着里的粗糖,想想干脆一股脑的塞进了玉儿里,这才道:“看来牛儿说的是真,这也……太过匪夷所思了有些!”

姚二娘伸摸了摸玉儿的头,笑道:“三郎懂个什么?牛儿可是跟在老神仙身边当六年道童,学了些仙家法术有何稀奇,况且这粗糖还不算些什么,还记得今早予与你说的事么?”

姚政听了却是一脸的苦笑道:“榷场不同菜市,岂有一言而决的,不过今日还是探了探上官的口风,如今黄州一岁的赋税也不过六十万余贯,真要能把榷场开起来倒也是皆大欢喜的事情。”

姚二娘却笑着递过了一口布袋道:“你瞧着这物如何?榷场榷场,还不是先有市才有榷。”

姚政打开一看,便眉头一皱道:“这是……青盐?”

姚二娘笑笑的看了看儿子,便道:“再仔细瞧瞧!”

姚政只能伸抓了一把,在夕阳下仔细看了,发现这盐居然也洁白得让人惊讶,比他用过的青盐好得多了,凑近了闻闻发现有一丝淡淡的海味,再一尝发现咸味纯正没有丝毫的涩苦,脑中转上一转,便惊讶的看着姐姐母子俩道:“这……莫非也是牛儿制的?”

“不错!”姚二娘拍拍儿子,笑道:“今日下午,五十斤官盐制得了四十二斤这种白盐,三郎以为如何?”

姚政听得目瞪口呆,半响才喝道:“好!大好!”

说完了大号,姚政脑中的思绪如闪电一般转了起来,这姐姐跟自家是一家人也就不说了,黄牛儿要去自己儿女,更是亲上加亲,所以这黄家的制盐方子不就等于是姚家的?

不说今早姚二娘刚跟姚政提过榷场之事,作为黄州主薄,对于市场物价还是有所掌控。前此东南六路统一的批发盐价,大概是每斤最低二十文,最高四十五文,盐利全归朝廷专榷。

如今的盐务乃是按朝廷统一规定的“五斤为斗”计算,黄州如今的盐价是官盐二百文一斗,浪里子从江南贩来的私盐却只要一百文一斗,至于上等的末盐、井盐和青盐又根据品相差异上下浮动。

姚政却知道,越州萧山县的钱清盐场,此时官府购买亭户的盐价格极低,每斤不过四五文,致使无利可图的亭户多窜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宋道 最新章节第四十六章 【盐利】,网址:https://wap.at55.net/8/8713/47.html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