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卷四 蜀道难 第三百一五章 【服我休命】(1/2)

唐武德四年(621年)讨平萧铣,设置荆州。后天宝元年(742年)改为江陵郡。乾元元年(758年)复名荆州大都督府。至德年间置荆南节度使,上元元年(760年)设置南都,以荆州为江陵府,治所在江陵,今湖北荆州,辖地相当今湖北荆州、枝江、潜江、荆门、当阳县部分地区。

宋朝延续前朝规制,且因为长江沿线的经贸活动日渐繁华,使得江陵府渐渐成为了长江中游重要的经济中心,与下江的江宁府(江苏南京)遥相呼应。

而江陵府除了是长江经济带的中心,也是两淮地区与荆湖两路的重要交通枢纽,因此黄杰此次奉命踏勘黄州至成都一线道路的重要节点便在江陵府,前几****抵达之后,便也拿了官牌文书和赵官家的亲谕找到了知府衙门,要求誊抄查证淮南西路至成都一线的官道图册和路考,倒也没被为难,那江陵知府忙让几个押司领着黄杰去府好一阵翻箱倒柜,终于找出了足足五大箱图册和路考来,黄杰随一翻,发现年代最近的居然是熙宁二年十二月著录的路考,算起来该是当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变法后,由王安石主导经行的一次类似全国交通道路状况普查。

说起来,有关当年那场变法,倒也真叫人唏嘘不已。

黄杰如今早已通读完了县学所要求的标准课业,也读完了张思之张老夫子吩咐的书籍,更把舅父姚政给他的县志州知也读完了,如今正在读的却说当初苏廿娘陪嫁的十车苏澈留下来的书籍,其中有很多都是苏澈以及苏轼留下的珍贵记,也让黄杰能够管中窥豹一般的对当年那场变法有了一个更直观的观察窗口。

熙宁二年(1069年)二月,宋神宗正式任命王安石为参知政事(副宰相),负责变法事宜。

然而,也就在短短五年之后的熙宁七年(1074年),监安上门、光州司法参军郑侠上书宋神宗。他认为:“从去年以来,蝗灾大作,秋冬二季均无雨干旱,致使麦苗干枯而死。粟、麻等农作物无法播种,民情汹汹,老百姓不得不四处逃亡。而官府却大肆聚敛钱财,全然不顾百姓的死活。而辽国却趁落井下石,屡屡派使者要求宋朝割让领土。这些现象都是执政大臣多行不义而造成的。”

为了证明他的观点。郑侠还将民间老百姓卖儿卖女、典当妻子、拆毁房屋、砍伐桑柘等悲惨的景象画成了一幅《流民图》。结果,这幅真实生动的《流民图》给宋神宗极大的震动,宋神宗的理想原是想通过变法,使百姓安居乐业,但看到的《流民图》中却是百姓正在流离失所。宋神宗由此夜不能寐,陷入了深深的反思中。

第二天,宋神宗就下令暂时罢免王氏青苗、免役、方田、保甲等十八项法令。尽管这些法令不久后在吕惠卿、邓绾等人的要求下又重新恢复,但是,宋神宗这一举动无疑表示他对新法开始犹豫,他的一度妥协也暗示他与王安石之间开始出现了裂痕。

熙宁七年(1074年)四月。王安石第一次罢相,出任江宁府(今江苏南京)知府。

熙宁八年(1075年)二月,王安石第一次罢相十个月后,重新回京复职。

虽然王安石还是想把权力集中到自己中,将变法进行下去,然而,实际情况表明,他已无能为力了。最大的问题,王安石与宋神宗在如何变法的问题上产生了分歧。宋神宗此时已经将近而立之年,近十年的经历足以使曾经稚嫩的皇帝变得成熟。他对变法有了自己的理解和计划,不想再事事依靠王安石。既然君臣之间的分歧越来越大,改革之路越走越难也是在所难免了。

熙宁九年(1076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宋道 最新章节卷四 蜀道难 第三百一五章 【服我休命】,网址:https://wap.at55.net/8/8713/316.html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