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一百三八章 【腊八】(1/2)

一伙是武艺高强的江洋大盗绿林好汉,一伙却是征募的民伕下苦人,如果说天道盟的出现是让人眼前一亮,那么日月盟的出现,也就真是让江南各地受花石之害的人民看到了希望和出路。

不过,这好像不关黄大郎的屁事,一大早他就带着小妾万春奴一起跟着爹娘去了老店帮,卯足了劲要跟黄州的三家寺院大干一场。

腊月初八也即是腊日,所谓腊日也即是在腊月选定腊日合祭诸神报答祖先的习俗。但腊日在汉、魏时并不是定在十二月初八。到了南北朝时,才定在这一天。在《楚岁时记》云:“十二月八日为腊日,谚语‘腊鼓鸣,春草生’,村人并击细腰鼓戴胡头,及作金刚力士,以逐疫。”

可是,后随着佛教的普及,僧人们又称十二月初八日是佛祖成道之日,便一不留神将“腊日”变作了“腊八”,将原本中华正统的节日转眼就弄成了佛教的宗教节日,以至于通过奇梦了解此事的黄大郎觉得很有必要让大家知晓这腊日要喝的可不是什么西方佛教的七宝粥,而应该是这中华道教相传的桂圆莲子八宝粥。

《东京梦华录》中有云:十二月初八,京城各大寺都举行浴佛会,并送“七宝五味粥”给门徒,叫做“腊八粥”,京城之人此日各家各户也都用各种果实杂料煮粥而食,闾巷之间家家户户互相赠送腊八粥。《清稗类钞》也说:“腊八粥,始于宋,十二月初八,东京诸大寺以七宝五味和糯米而煮成粥,相沿至今。”

寺院的粥之所以称为七宝五味粥,“七”佛教吉祥数字,含“得道升天”之意;“宝”指干果,如红枣、百合、莲子、银耳、果脯、桂圆、核桃仁、柿饼、葡萄干等。

然后问题就来了,根据奇梦黄大郎发现这七宝粥和八宝粥差的那一宝,似乎是一种叫做花生米的粮食,可他问遍了许多农人,却都无人知道这花生米是什么米。思来想去,干脆就把这一宝变成了一种色泽晶莹剔透,比青盐还要雪白的白霜糖。

黄州城内外共有三家较大的寺院,分别是城内的定慧院、城外的承天寺和安国寺,都要在这天施舍七宝粥,而要去承天、安国两寺,就得非走南门不可。所以黄大郎也在这天憋着坏笑,在食汇街口安置了五口大锅熬煮八宝粥,并且也亲自动,书写了一片洋洋千多言的“腊日论”,贴在了一面看板上。

黄大郎跟着朱桃椎做了六年道童,在书法一途只能算是初学乍练,可他所习的字体却另类和出新,字形瘦直挺拔,横画收带钩,竖划收带点,撇如匕首,捺如切刀,竖钩细长,所以这“腊日论”一贴出来,便吸引了不少人的眼球,不少识文通墨者只是读了几句就不由着了迷。

“腊日……点……古之祭祀先祖之礼也……圈……礼记月令曰孟冬之月腊先祖五祀也……点……汉之风俗通义祀典亦曰腊者猎也……点……言田猎取兽以祭祀其先祖也……圈。”

看板下,一个青年胖子正摇头晃脑的正读着,旁边倒是有个留着一撮毛的小胖子却拉他道:“宝三哥,你方才来的晚了,黄大郎说这点和圈不用读,是用来断句的。”

还有个刚结了发髻,一身弘文学馆学子服的人腆着脸笑道:“哎呀呀!如此锦绣文章,也让曹衙内动了心,不若还是由小生代为诵读,衙内只管品评如何?”

那青年胖子便拍拍肚子,伸头嗅了嗅食汇街口飘过来的八宝粥香味,便道:“好说!便由你王如初来读,读好了俺自有打赏!”

那王如初忙点头哈腰的先道了声谢赏,便抑扬顿挫的读了起来:“腊之为礼者,始于夏、成制在商、周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宋道 最新章节第一百三八章 【腊八】,网址:https://wap.at55.net/8/8713/138.html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