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三百三十二章 杀降乎(3/4)

这宏大之愿望,眼看便要变成事实了,上将军赵括心头便常常涌动出一种远道将至的感喟。那日眼见武安君白起湮没在箭雨之中,眼见秦军无奈出降,眼见长平大战生生被自己逆转过来,赵括心头的那道大堤便轰然决开了

大胜,实乃畅快淋漓之大胜也此时原本应是畅快无比,原本应是大军振作、乘势西进,可是可目下这降卒之难,却又在赵括心头猛然压上了一块沉重的石头,竟使他心头陡增烦乱,一时间陷入两难之泥沼了。将在外,王命有所不受,举国兵权皆在手此乃历来为将者之所求。赵王但在赵括受命出征前,也确曾将赵括的兵权与战场决断权扩大到了无以复加。

五十余万赵军压在上党,举国之兵符授予赵括,这就是说,本当掌握在赵王手中之那部分兵权,都一并交给了赵括,还加了一句“得抗拒王命行事”,当时连平原君赵胜都大为惊讶了。

即或在长平大战之前,赵括事实上也从来没有就兵事与战场难题请命过赵王但,那时若赵王丹对战场事乱命,他也会毫不犹豫的奉行“将在外,王命有所不受”之准则行事。

然则,所有这一切都是为了打仗,为了战胜秦国。如今战事结束,降卒处置关涉诸方国政,赵王但与丞相平原君赵胜却是不置可否,让他一个将军全权独断,岂非滑稽?

可是,赵王丹这些年来渐变得心机深沉,那驭人之数更是信手拈来,那丞相平原君赵胜何等精明老练,这二人为何要如此含糊其辞呢?自己又为何对此等含糊,大是烦躁恼怒呢?一番深思熟虑后,上将军赵括已是完全清楚了,他清楚了赵王丹之意,清楚了平原君赵胜之意,甚至猜测着赵王丹和平原君赵胜是不是早就有了默契。说到底,这秦国三十万大军一进降营,杀这个谁也不愿触及的字眼,就在忽隐忽现了。

可以说,受降一开始,杀,这个字眼就已经在赵国君臣的心头蠢蠢欲动了。这战国大势大争之世谁都清楚,赵国无法万无一失地一举融化一支如此巨大的成军精壮人口,三十万秦军降卒,须得消耗多少粮食三十万降卒若是一旦叛乱,那平叛,又须得耗费多少国力

受降一毕,上将军赵括便派大将乐乘快马急报请命,也是害怕触及那个敏感的字眼;赵王丹含糊地不置可否,也是害怕触及那个字眼;平原君赵胜虚与委蛇,同样是害怕触及那个字眼。甚至,自己一听乐乘回报便烦躁恼怒,更是害怕触及那个字眼也。那人人回避、个个避而远之的可怕字眼,便是杀,杀降,杀尽三十万秦军降卒也杀降不详,从古至今,“杀降不祥”都是深深烙印在天下人心头的一则不成文之军谚。虽然不是军中律法,却是比军法更为深入人心之人道常例,杀降天理难容。

自从盘古开天地,自三皇五帝始,为了财货,为了土地,甚至为了美色,人世间便不可避免地有了杀伐征战,人类总能找出各种各样的理由做你死我活的相互残杀。

然则,不管如何征战杀伐,不管大战如何血流成河、毁家灭国,有一原则自进入文明时代以来始终都是不变的,这便是不杀已经放弃任何抵抗之降卒战俘。(野蛮部族,也有杀降食肉以增强勇力之说,故此处冠以文明二字。)

战胜一方让战俘做奴隶做苦役,以种种方式虐待战俘,人们固然也会谴责也会声讨,然则仅此而已。弱肉强食乃人间至永恒法则也,人们对战胜者总是怀着敬畏之心,便也在道义上给予了更多的宽容。

然则,人世间的事不论如何纷乱难解,也总是有极限的,一旦你跨越了这道极限,即便强力不能将你立即摧毁,那骤然齐心的天道、人道,那指责、斥骂,那狂风暴雨一般的唾沫星子,也会将你永远地淹没是也

诸多的文明时代之极限中,战场不杀降,便是最为醒目之一条也。

自三家分晋以来,兵争无计其数,战国大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穿越战国做皇帝 最新章节第三百三十二章 杀降乎,网址:https://wap.at55.net/78/78142/340_3.html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