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

第两百五十二章 援军十万(3/3)

第一道防线,乃西部老马岭营垒。上党西南部的沁水至中部的高平要塞,有南北长八十余里的一道山岭,是上党西部的天然屏障。上党东南均有太行山天险阻隔,西部的沁水河谷便可能成为秦军进攻的主要方向。

这道山地有三处要害:北段老马岭,中段发鸠山,南段武神山。其中以老马岭最为要害处。廉颇便以这三座山岭为依托,派出五万精锐步军防守。第二道防线,乃中部丹水营垒。上党中部有一条贯穿南北的河流,这便是丹水。丹水发源于高平要塞的丹朱岭,东南出太行山处,正当太行山南三陉(轵关陉、太行陉、白陉)之中央地带,是秦军从河内北进上党的必经之路。

上党山地崎岖难行,但是这丹水沿岸地形却相对较为开阔,廉颇在这一线非但派出六万步兵深沟高垒防守,而且同时还配置一万精锐骑兵,做机动策应,以防不测。

正是因为丹水防线乃是正面迎击秦国河内大军的核心大阵,所以上将军廉颇慨然下令:赵国大军之中军幕府立即从壶关南迁,在丹水防线北端的长平要塞重筑行辕。(列位看官留意:赵军已经进驻长平了)第三道防线,乃东部石长城营垒。韩国上党郡守冯亭当年率领韩军驻守上党,因兵力单薄,便在东部垒起了一道东西百里的山石长城,以备敌军万一攻破陉口而深入,将士们便在这石长城内,做纵深防御。

这道长城西起长平关外的丹朱岭,沿着连绵山颠向东经南公山、羊头山、金泉山,直抵壶关城西的谷口马鞍壑。这道长城背后便是彰水流域,前出便是丹水流域。石长城所在的山坡由北向南倾斜,山南坡陡谷深,山北却高而平缓,一军居于长城之上,对南便是高屋建瓴之势。

上将军廉颇下令:这道石长城防线共驻军八万,同时做全部上党防线的总策应。可以说一旦老马岭、丹水两处防线营垒吃紧,这沟通联络上党腹地乃至赵国之重任,便在这石长城防线了。上将军廉颇军令下达之后,又森然道:“百里石长城营垒,既是上党之总根基,亦是邯郸西大门万一西南两线失守,这石长城便是封堵太行山,不使秦军东出威逼邯郸的血战之地为此,本上将军亲自兼领石长城营垒”“我等谨遵上将军号令”众将士齐齐一声呐喊,纷纷拱手郑重地接令,当下转身就要出帐而去。

布防抗秦之军令发布完毕,上将军廉颇正要请,随大军驰援而来的老国尉许历增拨各营大型防守器械与各种弓弩,陡然便闻一声中气十足的大喝:“上将军且慢,我有话说”

这声大喝如同炸雷般在大帐中响起,炸得众将俱是身形一震,众将纷纷往那炸雷响起之处看去,却是增兵主将大将军赵括手按长剑昂身而立,那种稳如山岳、藐视一切的摄人气势,看得众将们心下啧啧称奇。

大将军赵括“天赋奇才”之名早已传遍赵国,赵军众将们早已听得耳畔起了老茧。不过此番亲眼看到率领十万大军来援的大将军赵括,他们觉得这御林军大将军赵括,不过是一个身形较常人高大硬挺少年而已。

除了那披肩的长发、血红色的披风和那黑红色的面庞之外,他们并未看出这赵括到底有何与众不同之处。众将们甚至怀疑起那传说中战无不胜的“天赋奇才”仅仅是仰慕英雄的赵人以讹传讹所致。

正所谓“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直到此时,大将军赵括一声响亮的大吼一出,那种凛然不惧、杀气四溢的声势,才让众将们顿觉眼前一亮。他们虽然心头有些不快,不过却不得不承认,此时的赵括才有些不凡之意思,这才是那传说中“天赋奇才”应有之气势。

“大将军,不知有何见教?”那上将军廉颇面上露出一丝不快之意,一对大眼斜瞥着赵括问道。
本章已完成!

穿越战国做皇帝 最新章节第两百五十二章 援军十万,网址:https://wap.at55.net/78/78142/257_3.html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