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节(1/3)
2010-3-619:06:00
两天后,也就是4月21日清晨,日军再次炮击南天门。
与上次不同的是,这次真的是川原旅团发动地面进攻的前奏。
当时包括徐庭瑶等高级将领在内,都认为此次攻击是日军对此前第17军大规模夜袭战的报复。
事情还得往回说。
正当4月11日冷口频频告急的时候,何应钦除了加紧往滦河调兵,准备在那里重建防线外,也在同一时间向徐庭瑶下达了一道命令。
这是一道作战命令,但有两个特点。
一是出击部队不要多(“酌派一旅以下”),二是不要走正面(“由古北口两侧向敌袭击”)。
用意跟武藤下令古北口炮击一样,属于战术性牵制,所以规模都不大。区别只在于武藤是为了掩护其滦东作战,而何应钦则是要想方设法减轻包括冷口在内的滦东守军压力。
有一种观点,认为当时关东军为进行滦东作战,几乎所有主力都扑到了长城一线,其热河后防极其空虚,赤峰仅一个骑兵旅团驻守,如能组织力量抄袭其后方,断其归路,轻者可减滦东之围,重者可以给他们来了反包围,化被动为主动。
这的确是一个转守为攻的奇着。但问题是,奇着必须有奇将来下,而何应钦并非适当人选。
一个人的性格如何,有时候也决定着他的思维和行动到底能够走多远。
人说曾国藩善于用兵。其实他打了一辈子仗,对自己的评价是很悲观也很实事求是的:行军本非余所长。
说高深点,是他有大智但缺奇谋,说实在点,就是还不够坏,脑子里圣人书读多了,有些僵化,缺乏一点必要的发散性思维(“兵贵奇而余太平,兵贵诈而余太直”)。
何应钦虽然是正规军校的高材生,黄埔军校总教头,讲起理论来一套又一套,但论急智奇谋,却还远不如他教过的一些学生。
何氏用兵,敦厚有余,谋奇不足,这也是长城战后一些论者对其垢病所在。
当然,在当时的民国将领中,何应钦已经算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将才,要不然老蒋不会对他如此倚重。只不过此才非彼才,那是人才的才,而不是奇才的才,属于名将的初级阶段。后面这个荣誉称号,要等若干年,薛岳这些人冒出来的时候才能真正名至实归。
何应钦指挥作战之谨慎,跟老蒋一直崇敬的曾国藩倒真的相差不多,明明有两个师可用(关麟征师整补后做预备队),真正愿意拿出来投入进攻的却只有一个旅都不到,实际上还是以守为主。
不过进攻的方式有些特别。
即使不说,我们也知道,这就是29军常用的绕攻。
自从宋哲元在喜峰口和罗文峪打出名气后,原先并不怎么让大家看重的这种打法一夜之间身价倍增,几乎要成为一切战术之神了。作为受正规战教育出来的何应钦、黄绍竑们虽然表面上还装得很不以为然,但运筹谋划时却已经不知不觉在朝那个方向走了。
在何应钦的命令中,除了没明说你们得晚上悄悄地干,基本就是29军那里搬来的完整套路。
(480)
2010-03-0622:27:10
但这种打法在南天门前线其实早就试验过了。
作为中央军中“技术流”的鼻祖,前线总指挥徐庭瑶当然是有两下子的。
利用滦东战役前的那段相对平静期,他一口气做了三件事:修公路,架电线,固工事。看似平常,实际上他的这种作战思路在当时来讲是很有些前卫的。
修公路,是要保证“物流”畅通。长城抗战始终,虽然制空权一直掌握在日军手中,但前线军需供应从未中断,大量军火弹药和粮秣物资,通过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正面抗日战场从我的家在松花江上讲起 最新章节第205节,网址:https://wap.at55.net/77/77728/206.html
1627崛起南海
鹿鼎雄风
异界探险者
无敌从领养女帝开始
誓不为妻:全球豪娶少夫人
官途:权力巅峰
三国第一强兵
诸天福运
大明之开局土木堡狂砍瓦剌
中上摇摆王?求你别整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