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四百四十六章 名家之后(4/5)

已经向万行鹤的面门击了过去,而万行鹤早就防备着他了,见他攻来,右臂一挡,左手三指捏在一起,做成一个鸟嘴的样子,朝万行鹤的喉咙啄去,正是洪拳中地鹤形拳。

见到两人你来我往间片刻就拆了十余招,张浩天却在暗算观摩着,只见杜赞身法轻灵,拳快步松,招式的施展之间,拳法的上三路攻击多于腿法的下三路攻击,但他的双腿转移非常之快,几乎没有在同一个地方停留超过五秒钟,围着那万行鹤转个不停,这套拳法实在不愧“迷踪”之名。

“迷踪拳”是中国的著名拳种之一,黄彪与他闲聊时也提过,此拳又名迷宗拳、迷路拳,迷踪艺,燕青拳,起源于唐末,传至宋代时由卢俊义发展而成。卢俊义收燕青为徒,并同上梁山泊,而燕青又将拳法发展成“燕子十八翻”,抗金名将岳飞便是的此拳,后来拳法传至沧州,在清朝时由武大师孙通开枝散叶,共为五宗,其中最有名地就是霍家拳,当时霍元甲幼时体弱多病。其父霍恩第是名显一时的秘宗拳师。他担心元甲习武日后有损霍家名声,拒不授艺于他。但霍元甲志存高远,日日留心,处处参察,偷艺于父传兄弟之机。苦练于舍外枣林之僻。后为父亲知道受责,霍元甲保证绝不与人比武,不辱霍家门面,方准父兄一起习武。不过霍元甲天资聪颖,毅力惊人,功艺兄亢进,在兄弟之中出类超群。霍恩弟见此,一改旧念,悉心传艺于他。后来霍元甲以武会友,融合各家之,才使祖传拳艺达到了新的高峰。

再看那万行鹤的拳法时,张浩天心中就很有数了,要知道,他的真传洪拳可说是各路洪拳的精淬及集大成者,除了龙、蛇、虎、豹、鹤五形之外,还有刚柔并济,威力强大的虎鹤双形,而万行鹤施展的鹤拳便是其中的一路。

鹤代表了寿及脱俗。但有极高度的警觉性与耐性,从不贸然而动,故鹤形拳地要旨,亦是“以静制动”,“以逸代劳”,跟龙形拳之多变、虎形拳之主攻、豹形拳之刁钻、蛇形拳之灵活等均绝不相同。鹤形拳素来是“敌不动我不动,敌一动我先动”,敌人在进攻时,其弱点必显,故不若让对方先动,才乘其弱点之际于以攻入,则可一举而败敌。因此常以高吊提马及独脚马等高桩马姿态出现,居高临下,而且前脚悬空或以脚尖触地的形式正是以此严密保护下盘地办法,若对方谬然进袭,则只有伤于此腿之下而已。

张浩天看了一阵万行鹤的鹤形拳,也是暗暗点头,在洪拳地五形之中,既可合练五形,也可专练一形,并不是说将五形全部练完了,就一定比单练一形的厉害,这完全取决于修习者地专精程度,就像是他,虽然练完了五形,但单是这鹤形的防守之稳,应对之老辣,比起这万行鹤来就颇为不如,想来他们的父亲是深谙洪拳之道,明白儿子们并非习武的天才,专精一形,比五形全练更实用厉害。黄彪曾经给他说过,由于历史与政治的原因,国内许多功夫高手都到了海外,将完整的武功保留下来,看来的确如此,他在电视上也看过国内的鹤形拳高手的录影片段,更多的是花俏的表演,而海外这些武馆要应对来自中国人与外国人的挑战,要用真功夫吸引人来拜师收费生存,讲究的就是实战性了。

思想之间,杜赞与万行鹤已经拆了六七十招,杜赞的迷踪拳在于极动,而万行鹤的鹤形拳在于极静,可说是两个极端,谁要想获胜,就要靠天份与平时的苦功了。

这时张浩天还发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万行鹤的鹤形拳在一些招式的衔接连贯上,是有一些缺陷的,缺少了他所的一些精妙,最初的时候,还可以用体力加快动作去弥补,但时间一久,手脚稍缓,破绽就露出来了,不由微微一叹。

果然,杜赞在运动中也发现了万行鹤的这种缺陷,大喝一声,脚下疾展,围着万行鹤转动的身形更快了,而且不时会攻出一拳,那万行鹤的鹤形拳虽然是防守反击的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叱咤 最新章节第四百四十六章 名家之后,网址:https://wap.at55.net/76/76502/448_4.html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