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八百六十一章:首辅冯京(1/2)

文德殿内,几乎都是人精,没有一个简单的货色。就连正史上一根筋的王安石,在被限制了出身之后,也学会了观察人情世故,不再想当然尔。其余的更不用说了,一个个都带着闪耀的光环,自考了进士以来,一直是文官中的**儿,佼佼者。若非他们真的有才学,陆承启也不会轻易让他们入阁的。内阁是什么?其实就是皇帝的幕僚,专门给皇帝出谋划策的,不仅要有才学,更要是一个全才,所谓天文地理,星相占卜、水利农耕、海贸商行……都要有所了解。人的精力有限,当然不可能样样精通。但你起码得知道是怎么回事,而不会闹笑话。这样一来,经历就很重要了。陆承启选的这几个人里面,被贬官的占了绝大多数,就算没有被贬官的,也是真正的寒门子弟,常年生活在市井之中。唯有这样的臣子,才能见多识广,不会把骆驼看成马背肿。也正因为人人都有大才,所以能领导他们的人,必须威望能服众,才学能服众才行。大顺的牛人很多,但似乎没有一个敢拍着胸脯保证自己能领导好这十一个牛气哄哄的内阁大臣。不过陆承启也是鬼马,竟然把这个难题抛给了新上任的内阁大臣,让他们自己举荐一个才德威望都能服众的大臣出来,担任这个内阁首辅。这一招确实是狠,也深得政治的精髓。你们不是很牛吗,那你们自己心中认为谁最牛?说出来,我就让他做你们的头,日后你们要是不服,可别忘了今天是怎么说的。这个人选出来后,陆承启也轻松。为啥呢?陆承启只需要管好这一个人就行了,他管好下面十一个,内阁就能彻底运转。就好像一个国家一样,皇帝不可能直接领导所有人的,但他只要把最关键的人掌控在手中,那就等于掌控了整个国家。只是这样一来,这十一个人就犯难了,面面相觑,实在不知道该推选谁好。有才学的,威德不足以服众;有威德的,他们又鄙夷其“不学无术”,难啊。最后还是耿直的司马光,出众说道:“陛下,臣举荐一人。”“哦,司马卿一身正气,推举的人定当可胜任,且说来与朕听听?”陆承启也有些意外,原先他还以为是其他老狐狸会举荐一个能和稀泥的人,却不料第一个响应的却是以忠心耿耿著称的司马光。其实陆承启想得有些偏差了,就算他们要举荐臣子,也会拐着弯来推荐,比如说串通起来举荐几个大家都心有不服的人出来,然后再推举一个能和稀泥的。这样大家觉得,嗯,比之前的那几个好,就他了。就好似“关扑”(这时候最流行的赌博)一样,谁会一下子就亮出底牌的?只是这一次的准备时间几乎没有,他们就算想弄点手段也来不及了。再加上现在的皇帝是越来越不好糊弄了,他们刚刚踏入内阁,也怕惹火烧身,只能缄口不言。唯独耿直男司马光,头脑真的就是一根筋,只要对国家有好处的,他才不会管那么多,做了再说,当即出言道:“陛下,臣推举端明殿学士,龙图阁待制,集贤院编撰冯京!”“冯京?此人何德何能,可任内阁首辅?”说起来,陆承启还真的没听过此人的名字。“不知陛下可知‘错把冯京当马凉’一事?”司马光也是一愣,以冯京的名声,居然还有人不知道的。但眼前这人是皇帝,他不知情,你也不能破口大骂啊!郁闷之下,只能把冯京的事迹说出来了。原来,冯京是一个牛人,甚至比苏轼的名声都要响亮很多。当然,这只是在这时而言。冯京被人看作是文曲星下凡,为啥?因为他是一个“连中三元”的大牛人啊!冯京从小就天资聪颖,好学上进,过目不忘。在元绶八年八月到九年三月举行的乡试、会试、殿试中,他连中解元、会元、状元,一时风头无两。要知道,这时候的科举,可谓是真正的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能中就不错了,何况是连中三元?在正史里,从唐朝到清朝一千三百多年的科举历史当中,也仅仅是十三人能连中三元而已,平均一百年出一个,冯京就是其一,你说他厉不厉害?冯京能“三元及第”,的确十分不易。参加科举考试,不仅要应付试卷,还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回到古代做皇帝 最新章节第八百六十一章:首辅冯京,网址:https://wap.at55.net/76/76019/847.html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