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第九十八章 黎明前的黑暗四(2/5)
这里还是他遂行统治的基础,是他展布内外政策的最大后盾。他维持了这七省的地方自治体系,并且在中央内阁设立了一个地方自治协调部出来,很有可能安排老名士章太炎在这个位置,就是为了协调中央和江北地方的关系。这七省现在都没有中央委派的官吏,原来七省收取的各种税收就是全部为雨辰所运用,现在必须以这七省为试点,中央(也就是雨辰)要办的事情是划分中央税和地方税,完善新的财政体系,在这七省率先推行六年义务制教育,以光复银行为未来央行主体,在与美国商妥的币制改革贷款的支持下,实行金本位制的货币改革,与美圆挂钩。来自这七省的现在中央陆军的主体,也要向国防军方向进行改革,减少军队的地方色彩和非正规色彩。正式建军才刚刚开始,加上中央和地方司法体系的完善,未来以这七省为基础进行的交通和重点工矿企业的建设……虽然雨辰已经尽可能收罗人才,将他们放到各自合适的岗位上,对这些繁杂的事情进行管理发展,但是总的框架还是装在他的脑子里,他对这些事情进行的轻重缓急、如何安排也要进行协调。总之就是让他觉得有见不完的人、开不完的会,永远是一天比一天更忙。
在国家框架还没有最后确定,发展还没有正式走上轨道的时候,他这种亲力亲为,也是不可避免的。但是看到一件件事情在自己和手下的热心推进之下渐渐有了眉目,让他也有着很大的成就感。他现在体会到了,什么是在工作中找到乐趣。虽然蔡锷和吴采还有李章云他们都劝过他,食少事烦,岂能长久?但是都被他笑笑没有当一回事情。没有什么比看着理想逐步实现更加有乐趣的了!
雨辰和李章云等人算了半天,预计在1913年,其他的省份他也不打算指望,江北的基本地盘和直隶、奉天、山西、吉林、黑龙江等等表示恭顺的省份,经过一年整理,可以收入的中央税收估计有2.82亿元左右,而地方将保留8400多万元的收入。这个比例是否合适,还要经过进一步的观察试验。为什么在减少地丁田赋的情况下还能获取如此多的中央收入?几乎接近清朝末年全年的中央收入?主要原因是通过裁撤厘金,建立高效的一次性统税征收机构,让工商业税收大增。要知道在前清这种被叫做厘金的工商业流转税,虽然税率比现在统税高,而且还要重复征收,但是绝大部分都被各厘卡厘局从上到下的办事人员侵吞了,而且各级官吏甚至有权力的士绅都要分润!每年中央的报解,从来就没有达到过规定数字的三成,而且就算是全额报解给中央,也只是实际征收的厘金的三成左右,让这种本来应该是政府主要收入之一的商业税收因为人为的原因还不如田赋的收入!通过江北统税制度的确立和整理,很快就收到了成效,商业税率降低而政府的收入大增,也只有雨辰这种新兴势力才能毫不留情地打破这种旧局面!。
与这个统税制度相同的,其他税收的整理都是依照这个原则办理。雨辰收税的最高原则就是,在现在这种社会情况下,宁愿少收税,少安排人员进行一次性征收,宁愿让利于民付出税收网络不是很完善的代价,也要减少依附着这个税收体系而孳生的大量人为的制度性腐败。田赋地丁漕粮的征收每年两忙,耗资加派无数,养活了无数的胥吏书办,国家收一元钱其实到这些人口袋里就有十块还多。干脆就不要这每年几千万的收入,农业无税,盐税除了就场征收之外,一路任何运丁盐卡都不设立,让盐畅销无阻!商业流转税的征收除了在中型城市以上的码头口岸、交通枢纽设立统税征收机关,原来遍布华夏大地的厘金税卡一律撤销!不管你在哪个地方交纳过统税,只要贴了印花,江北地盘全面通行,而且南方其他各省因为江北对其进行了财政补贴,对这些货物也全部免征厘金。虽然一切从轻从简,但是这些钱都实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1911新中华 最新章节第四卷 第九十八章 黎明前的黑暗四,网址:https://wap.at55.net/75/75613/197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