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一百三十八章 准备参赛(1/3)

回到皇城中的魏家,大家坐在主厅中听魏良卿介绍击鞠的细节。高杰手中拿着魏良卿专用的球杖,一边听讲解一边仔细打量。这根球杖约四尺长,木制,顶端如偃月一般弯曲回来,可以将急速滚动的马球挡住。而悟空则在玩着击鞠用的球,球有拳头大小,球体的中间被掏空,制球的原料是一种质地轻巧且柔韧的木材,球的外面还雕有精致花纹,因此制成的马球不仅是竞技运动的工具,还是非常精美的工艺品。从魏良卿的介绍中,高杰大概弄明白了,击鞠实际上就类似于后世的马球运动。关于马球在中国的起源,尚有争议。一说由曹植《名都赋》中“连翩击鞠壤,巧捷惟万端”可知最早在东汉末年便已出现,但这里的“击鞠壤”是否就是后世的击鞠还有待考证。也有人认为击鞠是自唐代由波斯(如今的伊朗地区)或吐蕃(今日的**地区)传入中国。考虑到击鞠运动的发展与骑术的进步及骑具的变革有着紧密联系,而给骑术带来伟大变革的马镫迟至南北朝才被发明,所以似乎后一种观点更有道理。击鞠兴于唐代,盛行于辽、金元、明,在皇室和军队中长盛不衰。贵族们打球,非常奢靡,《资治通鉴》卷二百七十一记载:扬渥“昼夜酣饮作乐,燃十围之烛以击球的一烛费钱数万”。打球在古代皇室及文武官员中形成了一种风气,竞赛活动是很普遍的。明成祖朱棣定都北京后,沿袭辽、金、元的旧俗,设立了“击球、射柳之制”,于每年端午节和重阳节举行击球、射柳活动。《明史·礼志》说:永乐“十一年五月五日,幸东苑击球、射柳,听文武群臣、四夷朝史,及在京耆老聚观。……自皇太孙而下诸王大臣以次击射”。这项打马球的礼制在明代延续很久,《日下旧闻考》有详细记载,《宣宗行乐图》就有明宣宗观赏马球的场面。当今天子天启帝朱由校别的长处没有,但在匠活、击鞠和射柳等项目上却有独到之处。朱由校被后世人戏称为“木工皇帝”,他之所以喜好木匠活是因为几乎没受过教育。对于一个近于文盲的人来说,没有花天酒地、荒淫无度,那就也要算作是不幸中的万幸了。堂堂一国之君,明熹宗朱由校怎么就没接受教育呢?追究起来,这却要怪他的祖父万历皇帝和他爹光宗皇帝朱常洛了。明光宗朱常洛乃是万历帝在其生母李太后的慈宁宫中私幸宫女王氏而生,虽是万历帝的长子,但万历最想册立的是他最**爱的郑贵妃所生的皇三子朱常洵,但因为不符合“立嫡立长”的祖制而遭到朝臣的普遍反对,双方僵持了许多年,皇帝和大臣们都无法改变对方的立场。后来还是万历做出了妥协,于是皇长子朱常洛被册立为太子。但万历在许多年中对朱常洛都是不闻不问的态度,包括对朱常洛的儿子朱由校,万历也是漠不关心,于是朱由校的教育问题就被耽误了——直到十六岁,他都没有接受他早该接受的皇室教育。万历帝驾崩时,朱由校才被册立为皇太孙,这时候他爹明光宗朱常洛才想起该让儿子接受教育,于是便让当时的翰林院编修孙承宗做朱由校的老师。可是谁能想到呢,光宗朱常洛才当了一个月的皇帝就驾崩了,尚未被册立为太子的十六岁的朱由校只好匆匆即位做了皇帝。朱由校即位成为为明熹宗天启皇帝后,让孙承宗以左庶子充日讲官,进少詹事,继续当自己的老师,同时还也通过请博学的内阁大臣们为他授课讲学,奈何他毕竟早已过了接受初级教育的黄金年龄,各种政事就够他烦恼的了,何况他又是一个玩心很大的人呢。每个人的天赋都有不同,甚至有很大的区别。朱由校大概因为天赋在于动手能力强,所以他的玩心也就集中体现在了他对于木匠活的喜好上。晚明时期的家具精巧华美,有钱人家都以采购制作高档家具为时尚,推想起来,当时那些做得一手好木工活的民间手艺人(包括瓷器工匠之类),大约也就相当于今天的it界精英罢。年轻人嘛,都难免喜欢追逐时尚与流行的事物,如此,也就难怪朱由校会沉迷当中了。同时,他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乱明风云 最新章节第一百三十八章 准备参赛,网址:https://wap.at55.net/75/75533/138.html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