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12章 拓跋崛起 (一)(1/3)

我们暂且让冯瑛安心在洗衣坊洗几天,应该给读者介绍北魏的创立者——拓跋氏吧!

刨根问底,追本溯源。鲜卑族源于我国东北的古老民族——东胡。

战国时期,东胡逐渐成为一个军事联盟。

秦二世胡亥在位时,匈奴杰出的首领冒顿(d)单于灭掉东胡。东胡的一只退居鲜卑山(今内蒙古科尔沁右翼旗西面的大罕山),另一支退居乌桓山(今内蒙古西拉姆伦河以北阿鲁科尔沁旗附近),分别形成鲜卑和乌桓两个民族。他们都在匈奴的控制之下,至此,东胡便在历史上消失了。

西汉武帝时,霍去病击败匈奴,把乌桓迁至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五部塞外,即今老哈河、滦河上游以及大凌河一带。鲜卑如蛆附蝇,也跟着向西推进,移居乌桓先前所在的西拉木伦河流域。

后来,在西汉军事力量的沉重打击下,匈奴分裂为南北两个部分。南匈奴进人内地,附依汉族。北匈奴远徙大漠以北。

匈奴势力衰落之后,活跃于大漠以南的只有鲜卑和乌桓了,他们借机发展,并且逐步内迁。

东汉初年,乌桓经光武帝刘秀准许,从塞外移居到辽东属国、辽西、右北平、渔阳、广阳、上谷、戴军、雁门、太原、朔方等缘边十郡塞内,鲜卑得寸进尺,跟着向南蔓延到原来乌桓占有的老哈河流域,并开始与东汉王朝保持着信使往来。

东汉明帝时,鲜卑在赤山(今内蒙古赤峰市)一带击破乌桓,并全部占有了乌桓在塞外的故地。

汉和帝永元(公元89-104年)中,北匈奴离开草原向西远迁。鲜卑在控制漠南东部的基础上,进而占据了北匈奴曾经长期盘踞的漠北地区,滞留在那里的匈奴人十余万落,都加入鲜卑族群。鲜卑势力靠吃外食进一步扩大。

东汉恒、灵二帝时,鲜卑出个杰出的首领檀(tan)石槐。他以弹汗山(今河北张北县附近)为中心,建立一个强大的军事联盟。檀石槐对东汉北部边境不断发动进攻,给东汉造成严重的威胁。

檀石槐控制的军事联盟中,以原来依存的东部鲜卑为主,同时包括鲜卑化的匈奴人以及后起的宇部、慕容部等西部鲜卑,、也包括草原东北部远道迁来的拓跋鲜卑后裔。

我们重在介绍拓跋鲜卑。

据历史考证,黄帝有二十五个儿子,其中一个叫昌意。昌意的儿子受封北土。那里有座大鲜卑山,遂以山为号,成为鲜卑。因为黄帝以土德做王天下,北方俗称以土为托,成为跋,所以又以托(拓)跋为氏。以后拓跋世代代在这里做首领。传到拓跋始的时候,由于他在舜帝手下做过官,并且勤于政务,百姓安居乐业,受到了奖励,被任命为田祖。

经历了六十七代(昔日头领更换频繁,多以子继父位,弟继兄位)到极其聪明而又有武略的拓跋毛担任首领,拓跋部威震四方,远近各族无不宾服。

拓跋部的原始居住区,在北魏建国以后很久,也无人确定究竟在何处。

太平真君四年(44年),远道而来的乌洛国的使者到北魏朝贡时,给太武帝拓跋焘带来一个惊人的消息:这位使者声称在乌洛国西北有鲜卑族老祖的石室废墟,并石室有神灵,周围的老百姓经常到那里祈求保佑,有求必应,百试不爽。

这是惊天大喜,找到了本族的根。于是,拓跋焘立即派遣中书侍郎李敞前往石室,告祭先祖,并在石壁上刊刻祝。

《魏书·礼记》中保存了李敞的祝。

1980年,考古工作者在大兴安岭北段东麓嘎仙洞发现了太平真君四年的石刻祝,内容与献记载基本一致。——这是后话,热衷旅游的读者朋友不妨去瞻仰一下,倒也有趣。

——请记住详细地址:嘎仙洞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盟鄂伦春族自治州阿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冯太后传奇 最新章节第12章 拓跋崛起 (一),网址:https://wap.at55.net/64/64918/12.html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你的爱真好 大圣传 官场:从小职员到权力之巅 容氏楚虞 异界宠物店 人间镇狱体 侧妃上位记 巨神计划 妖孽皇子 吴天沈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