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一百二十章 史思明剿杀安庆绪(1/3)

安禄山之子安庆绪杀安禄山,史思明杀安庆绪,史思明之子史朝义弑史思明,都是极为血腥、极为残酷的历史。安禄山、史思明是唐中叶进行叛乱的罪魁祸首,二人不仅是同乡同岁同为藩将,而且同日发动的叛唐战乱,成为唐朝由盛变衰的转折点。

唐安史之乱的祸首。营州柳城(今辽宁朝阳)杂胡。本名轧(一作阿)荦山。母突厥人。禄山少孤,后随继父改姓安,名禄山。初为边境互市牙郎。禄山骁勇机智,熟悉边地情况,又善逢迎,手段狡诈,初得幽州节度使张守赏识,继得玄宗宠信,至天宝十载(751),已身兼平卢(今河北)、范阳(今北京)、河东(今山西)节度使等职,集三镇(今辽宁西部、河北、山西一带)军、政、民、财权于一身。后乘玄宗晚年政治腐败,禁军虚弱,全国军事布局内轻外重之机,以讨权臣杨国忠为名,与史思明于十四载十一月,发动叛乱,史称安史之乱。同年陷洛阳。次年正月在洛阳称大燕皇帝,建元圣武。六月陷长安。从此唐半壁江山陷于战乱之中。至德二载(757)正月,为其子安庆绪所杀。

安禄山年轻时在平卢军里当过将官,因为不遵守军令,打了败仗。边境守将把他解送到长安,请朝廷处分。当时的宰相张九龄为了严肃军纪,把安禄山判了死刑。

唐玄宗听说安禄山挺能干,下令把安禄山释放。

张九龄跟唐玄宗说:“安禄山违反军令,损兵折将,按军法不能不杀;而且据我观察,安禄山不是个善良人,不杀恐怕后患无穷。”

唐玄宗不听张九龄劝谏,还是赦免了安禄山。后来,张九龄被撤了职。安禄山却靠他奉承拍马的手段,一步一步地升官,当上了平卢节度使。不出三年,又兼任范阳(治所在今北京市)节度使。

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十月,安庆绪被郭子仪打败,退入邺城固守。郭子仪围城,安庆绪见情形危急,就派人向史思明求援,并请求将帝位让给他。

史思明先派部将率小部队去滏阳驻扎,为安庆绪遥张声势。次年二月,见郭子仪和安庆绪斗得两败俱伤,才亲自率军从魏州出发,前往邺城。

史思明先命令手下将领,各自在离邺城五十里的地方扎营,采取骚扰战术,等官军缺乏粮食,人心涣散后,才率领大军抵达城下,与官军约好日期决战。

三月初六,官军步兵、骑兵六十万人在安阳河北岸列阵,史思明亲自率领五万精兵前来交战。结果刮起大风,两军各自溃散,官军混乱,不可收拾。

史思明得知官军确实败退,就整顿兵马,回到邺城南面驻扎。安庆绪收集了郭子仪军队留在军营里的粮食,有六七万石,于是与孙孝哲、崔乾吻等人商量关闭城门抗拒史思明。众将领都说:“现在怎能背叛史王呢?”

史思明既不与安庆绪通报消息,也不南下追击官军,只是每天在军中宴请士兵。张通儒、高尚等对安庆绪说:“史王远道而来,我们应当前去迎接感谢。”

安庆绪说:“随便你们。”

史思明见到张通儒、高尚等人,哭泣流泪,赏赐丰厚,然后送他们回去。

过了三天,安庆绪还没来。史思明秘密召见安太清,让他引诱安庆绪。安庆绪困窘,不知道该怎么办,于是派安太清上表,向史思明称臣,请史思明整顿好军队入城后,就奉上皇帝印玺。

史思明猜忌好杀,对谁稍不如意,就族诛之,故其部下人人自危。史朝义是其长子,常跟从史思明带兵,很谦虚谨慎,爱士卒,将士多归附之;但史思明不喜欢史朝义,宠爱少子史朝清,使其镇守范阳,常欲杀史朝义,立史朝清为太子。史思明既破李光弼,欲乘胜西进,使史朝义为前锋,自北道袭陕州,史思明自南道带大军为援军。三月,史朝义领兵至礓子岭,卫伯玉迎击。史朝义数次进兵,皆被陕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麒麟玉 最新章节第一百二十章 史思明剿杀安庆绪,网址:https://wap.at55.net/60/60585/84.html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末世重生之女配系统太淡定 鬼怪都市 爱妻如命,首席要复婚 林徽音宫昊 强手致胜方浩云菲菲 好男人培养系统[快穿] 津门迷案 穿书七零成了大佬心头娇 大明:最牛国公 女装文艺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