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131章 近水楼台(2/3)

人不正是为了争功而自相残杀吗?那件事也只是刚刚过去了十多年,谁又能肯定历史不会重演?



王浑接到孙皓的降书,不禁目瞪口呆,连声道:“这么快?怎么会这么快?”

就在半个时辰前,他刚刚接到使者的回报,说是王濬拒绝了他停止前进的命令。想到自己一直按兵不动,以致错失夺取这场旷世之功的良机,他便是追悔莫及。

扬州刺史周浚慌忙劝道:“将军应当从速过江,或许还有一线希望!”

王浑沉默半晌,方才挥手说道:“传令,渡江!”

虽然下了这个决定,但他心里明白,再怎么快,也不可能快过王濬。



另一边,司马伷也接到了孙皓的降书。他却没有王浑的纠结,只是随手把降书放到一边,淡淡地说道:“传令三军,休息一日,后日清晨渡江!”

作为这次伐吴最东路的统帅,司马伷有更多的机会第一个打过长江去,但他却没有这样做。他是司马炎的叔父,已是一方藩王,立再多的功劳也没有太多的帮助,唯一的可能就是功劳太多,以致功高盖主。

在这种情况下,司马伷最明智的选择就是按部就班,你司马炎让我打哪儿我就打哪儿,我就做个不拨不动的算盘珠子,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如今,孙皓的降书虽然摆在眼前,且不说他的动作不可能比王濬更快,就算比王濬更快,他也不可能去争这个头功!



建邺城外的江面上,千帆竞张,百舸争流,王濬负手立于船头,意气风发。朝廷派遣六路大军伐吴,他这一路距离建邺城最远,却没想到居然能够第一个进入建邺城。临老临老,却立这一场大功,人生若斯,夫复何求啊!

冯紞却担忧道:“皇上令将军听候王浑节制,将军却不遵命,恐有后患!”

对于夺取攻占建邺的大功,冯紞自然也是眼热得紧,但是他更明白违抗皇命将会带来的严重后果。到时候,王浑丢了这场大功劳,肯定会上书向司马炎告状。搞不好,连他们这些部属也会受到牵连。

卫平却笑道:“冯将军多虑了。王浑所说,不过是他一家之言。你我又何曾见过皇上的诏令?既无诏令,老将军自然应该临机而断,又何必受制于人?”

王濬赞许地看了卫平一眼,点头道:“不错,老夫只知皇上令老夫顺江东进的诏令,却不知有令老夫听命于王浑的诏令。纵使他上书弹劾老夫,老夫亦可自辩!”又道:“小家伙,建邺城破,老夫与你同游吴宫!”

年过七旬的老将军却一点也不糊涂,这一次他能够顺利夺得这场旷世之功,第一个应该感谢的人是杜预,第二个应该感谢的人就是卫平了。

在六路大军出发前,司马炎就颁下诏令,让王濬到达荆州地界以后听从杜预的指挥。如果杜预心胸狭窄,不让王濬早日东下。即使后来接到司马炎新的命令,至少也会拖延他三天以上的时间。三天时间虽然不长,却可以做很多事,也可以发生很多事,或许到了那时候,第一个进入建邺城的就不是他王濬了。

而在王浑的使者登船时,王濬也曾经有过犹豫。他很清楚,王浑绝对没有胆子假传圣旨。既然王浑说了是司马炎的诏令让他听候王浑调遣,他不遵命,就有违旨之嫌。正是卫平那句“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彻底打消了王濬的疑虑。否则的话,即使他还能够进入建邺城,那也是作为王浑的部属,这场天大的功劳却早已经拱手让人了。

报李自当投桃,卫平虽然只是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却帮了王濬的大忙,就冲着这一点,他也应该有所表示。看到跟随在卫平身边的独孤兰,王濬便觉得自己明白了卫平的喜好。

春秋年间,吴国攻破楚国都城,吴王阖闾欲令楚王夫人侍寝,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西晋小厨师 最新章节第131章 近水楼台,网址:https://wap.at55.net/6/6309/131_2.html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