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0259章 纲领制定(2/3)

很新奇的想法,能不能成功,大家都不能确定。但他们至少明白了,李翊不是项羽那种做事随性而为,只知逞武力之人。之所以不被人理解,只是因为他的想法太独特,这不算是坏事,非常之人才能行非常之事嘛。

徐茂公最先想通其中关节,于是又问道:“第三点,想必主公是要从寒门子弟,甚至从普通百姓之中选拔人才了?”

“正是。”李翊毫不犹豫的说道,“我打算出榜招贤,不论出身,招募天下有才之人前来幽州效力。”

“想法是好的,但主公要如何鉴别人才呢?”荀攸此时也开了口。

“很简单,考试。”李翊不假思索的回答。

众人这下有些迷糊了,不知道李翊的意思。

陈群最先开口询问:“考试?怎么考?”

“按照应募的类别,是政略、武艺还是谋略,统一加以考试,考官由州牧府指派,考题由州牧府颁发,只要合格,就加以任用,公平,公正,公开,诸位以为如何?”李翊智珠在握一般的说道,“因为是分科进行,所以,可称之为科举。”

“科举……”大家都有点跟不上李翊的思路了。

在座之人都很有才不假,但再有才,也比不上李翊多出来的一千八百年的知识,对李翊来说已经过时的落后制度,在在座这些人来说,却是开天辟地的新举措,几句话的功夫,他们怎么可能全盘思考清楚?

李翊却不给他们留下深思的余暇,而是乘胜追击道:“此外,本侯还打算恢复前汉时代的兵制,藏兵于民,重扬尚武之风。必使壮者务于战,老弱者务于守,死者不悔,生者务劝,民闻战而相贺也……”

众人一时没反应过来,徐茂公和贾诩却是心中一凛,两人猛然抬起头,直勾勾的看向李翊,一脸的不能置信:主公居然引用了商君书的文字?

“等幽州名士加入后,新建的学校也会发挥作用,一则可以启蒙明智,使人人知晓礼仪;二来还可以作为诸家学派的研究深造,以及互相辩论之所。朝廷的太学已经衰弱,在可以预见的几年内,争取要让新成立幽州大学成为天下学术界的风向标,成为真正的泰山北斗。”

“还有……”

李翊努力思考着,将从古至今最有朝气和活力的那些政略筛选出来,然后组合进他的幽州新政当中去。

随着信息量的增加,在座众人心中也如起了惊涛骇浪一般,若不是亲耳听到,亲眼看到,谁能想到,这些理念会出自一个刚及弱冠的青年之手笔?如果没经过深思熟虑,甚至反复推敲,哪会知道,他们这个主公心中竟然蕴藏着这等远大的目标?

“总之,幽州就是新政的试点,屯田、安民、尚武、举士,就是幽州未来几年的方略!”见火候差不多了,李翊向众幕僚一拱手,朗声说道,“其中涉及甚多,非李翊一人之力所能成事,为了大汉的千秋万代,诸位可愿助吾一臂之力?”

“固所愿耳,不敢辞也。”众人纷纷起身慨然应诺,继而长揖到地。

事实上,李翊能够得到麾下众人的支持,主要是因为这些人基本上都是出身寒门。就算是荀攸、陈群、钟繇等人,他们的家族位居豪强之列,但却算不上什么望族。这几个家族真正崛起,是在他们投靠曹魏之后,可现在还是汉灵帝在位时期,没到那个时候。

尤其是在汉桓帝和汉灵帝在位期间,延续数十年的党争,对几大家族造成了很大的伤害,甚至让这几大家族里面不少的有才能之人只能避世不出。

这一次几大家族的人集体投效到李翊麾下,除了李家跟他们千丝万缕的亲缘关系之外,更是因为他们已经看出乱世将要到来的迹象,他们想要为自己的家族搏一搏。而以军功起家的李翊,无疑是最好的人选,因为他手下缺乏人才,他们投效过来,马上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召唤之三国霸业 最新章节第0259章 纲领制定,网址:https://wap.at55.net/58/58463/259_2.html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