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九章 往事余音(1/3)
秦箫在姑姑家这几天,本想在找出家谱来看,可是想到看了之后定然会茶饭不思,姑姑也会问起,也就不再打算拿出来了。
这晚,姑姑来到他的房间,见他还没有睡下,就跟秦箫说:
“秦箫,你来就是想知道你父母的事情,我就告诉你吧。”
秦箫一直等着姑姑来找他,并把父母的事情告诉他,于是也就不再言语,姑姑秦萍找了个椅子坐下,说道:“其实,当时我还不到二十岁,但是这件事情的缘由也还是要从南北寺中说起。”
秦箫一愣,没想到当年的事情竟然跟现在已经不存在的那所古刹中有关,这让秦箫一下子来了兴趣,于是说道:“我知道我父亲也是在那所中毕业的。”
姑姑点了点头,说道:“但是我还小,当时没有到那上,你叔叔也没有,只是你父亲在那上,你父亲就是在那里遇到了你母亲……”
如果说起那个时代,就是崇尚绿军装和忠字舞的年代,每天的广播中都是那些斗志昂扬的歌曲,上一天也几乎上不了几节课。
秦伟每周回家一次,其实z县在清朝属于jn府,后来新中国成立,重新划给了hm地区,而河东村离南北寺中的距离大约有二十多里路,每周,≤.◎.ne○t回家,秦伟都要步行,然后背着一周的干粮和咸菜回校。
前番已经说过,南北寺中就是那个时候拆了一座没有留下名字的古寺建起来的。寺院位于本县东南的l镇的山坳中,秦伟过这种日子是十分苦的,秦家当时已经不能以祖业为生,而是要靠生产队的工分过活。而秦家只有秦羽汉一支,子秦伟正在读高中,弟弟秦勇和妹妹秦萍也还没有成人。所以劳动力只有秦羽汉夫妻两口,养活三个孩子,实在心有余力不足,秦伟也懂事,每次就把高粱馒头带走,留下玉米面的给家人。
春秋还好,可是一到了冬夏,就麻烦了。夏天这山林中十分潮湿,馒头不到四天就开始毛,秦伟只能把这黑黑的馒头出的“绿衣”剥去才能食用;冬天,温度一降到零下,馒头就冻得硬邦邦一块疙瘩,即便放在开水缸子里,也听得缸子被馒头来回敲得叮当作响。
好在总算还有一年就毕业了,本来班主任宋老师让秦伟考大,这是这所中为数不多的几个能够冲击大的尖子生。毕竟那个时候,每天就是各个村庄跟着老农体验生活,帮助生产队生产,总之,能坐在课堂上的时候很少。
秦伟几次跟父亲秦羽汉说要回家不念书了,要帮着父母挣工分,秦羽汉也知道孩子是懂事知道为家里分忧,但是也经不起几次三番的提起,这可是触犯了秦家书香门第的祖训,老爷子一下子就抽了秦伟一耳光,从此秦伟便不再提辍的事情了。
常年的校园艰苦生活,秦伟有一阵子都患了夜盲症。也许是因为秦伟圣体支持不住了,也许是因为秦伟自己主动放弃,最终高考,他没有通过。这次秦羽汉也没有什么话说了,只是叹了口气,不再追究。
马上就要离校了,整个高二(注:当地当时没有高三,高二即时毕业生)年级要排练节目,准备毕业典礼,有练习三句半的,有准备朗诵臧克家的诗作的,有合唱也有独奏。秦伟平时喜欢听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和《杜鹃山》这些样板戏,于是他准备唱杨子荣的“打虎上山”那一段。经过校领导的审核,竟然通过了,就让秦伟在毕业典礼上献唱《打虎上山》,这让他兴奋不已。
因为当时,全校人数也就三百来人,参加典礼的也有高一的弟妹,他终于有机会最后一次展示一下自己的唱腔与才华了。
这也不是秦伟第一次唱了,在这高中的两年之中,他就多次代表校艺队,到地区去给各个生产大队和公社或者工厂汇演过,算是小有名气,而也正是因为这个机缘,他认识了后来z县医院的院张正军。后来,张正军也和秦伟一起,跟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沧浪之水濯我足兮 最新章节第八十九章 往事余音,网址:https://wap.at55.net/56/56500/92.html
修仙百艺
全世界只有我不苏[快穿]
刀剑神皇
美漫之无限附身
溪水人家绕
万林小花豹
凤星倾城
帝皇的告死天使
乐尊
[三国]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