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275章 聊斋世界(2/3)

小径似乎鲜有人走动,道路两旁芳草萋萋,绿树成荫,正是盛夏时节,头上的太阳颇为火辣。

顺着小径一路前行,寻幽访胜,走了约莫小半个时辰,转过一片郁郁葱葱的古树茂林,肖宇眼前一亮,却是见到了一处山中湖泊。

湖水幽静,如一块瓦蓝的巨大镜面,倒映着蓝天白云,安静沉睡于青山碧水之间。

湖边水泊处停着一艘乌篷小船,一名老翁蹲在湖边的大石上吸着烟锅,一手提着钓杆,皮肤黑黝黝,脸上布满褶皱,好似千沟万壑的黄土高原。

见到肖宇与燕赤霞,老翁赶忙站起身来,摘下斗笠,问道:

“两位莫不是要渡湖去赵家村?”

“我等要穿过这里,去往京城,不知哪条路更近一些?”燕赤霞道。

“我赵家村后面有一条路,可以直接翻过山脉,然后再行五七日,便能见到京城了。”

燕赤霞点点头,随手递过银钱,“那便送我们渡湖吧。”

老汉舒了口气,脸上露出一抹欣喜,赶忙将两人让上船,撑起竹竿向对面滑去。

这老汉叫赵良,是湖对面赵家村的,祖传的摆渡人,赵家村只有百来户人家,村子又位于深山老林里,因此很少与外界接触。

这艘船不大,长约八米,宽不足三米,小船的中部用竹子拱成了一个棚子,算是一个典型的乌篷船。船边上还站着几只比鸭子略大,嘴巴很长的水鸟,体态呈流线形,羽毛上似乎蒙着一层油光,正是捕鱼好手鸬鹚。

小船颇有江南水乡的温婉味道,船体通身用比重极轻的木材打造而成,没有使用一根铁钉,然后刷上秘制桐油,经过各种复杂工序制作而成。

以这艘乌篷船为例,它上面所使用的柚木、柏木、松木等等珍贵木材都是从直径过一米以上的巨树取下来的,现在已经是难觅踪迹。这艘船若是被一些古船爱好者看见,肯定会被认为是暴殄天物,这种精致的艺术品应该是放在博物馆里郑重其事地收藏起来,而不是像现在这样泡在水里,风吹雨淋。

直播间里倒是经常有砖家学者痛心疾地批评肖宇不注重保护文物,然而肖宇根本理都懒得理。

老翁轻轻地划动手中的船桨,平稳异常地进入了镜湖腹地。

现在太阳在头顶正中,阳光正好,空气能见度非常好,目光所及之处,能够清楚看到遥远天际的山巅在金色阳光照耀下犹如镀上了一层金粉,一种神圣的气息扑面而来。

小舟飘摇,掀起一抹淡淡涟漪,从宛若镜面般的湖面划过,不时有调皮的鱼儿跃出水面,溅起的水滴在阳光下闪闪亮,越显得宁静浩渺。

森林、湖泊、蓝天、白云,犹如进入了一幅绝美的画卷之中,令人沉醉。

盏茶功夫后,小船抵达对岸,老翁将小船泊好,道:

“两位顺着这条路,再翻过一道山梁,就到我们赵家村了。”

两人点点头,转身要走,不过那老汉却是咬了咬牙齿,忽然道:

“老汉活了这么多年,没读过书,但看人的眼力还是有的,我观两位非比寻常,有一事相求……”

肖宇在路上就见这老翁眉头微皱,眼中有丝丝忧愁萦绕,不过他并不是喜欢多管闲事的人,也就没有理会。

但现在别人都提了,他也不会拒绝,肖宇道:

“你且说说是什么事,若是能帮上忙,自不会推脱。”

老汉松了口气,赶忙道:

“我儿半月前上山砍柴,回到家后,浑浑噩噩,似是被什么迷了心智,找了郎中,药没少吃,然而却没什么效果,眼见着气若游丝……”

老汉说到这里,眼眶泛红,忍不住就要落下泪来。

自古人生三大悲,莫过于白人送黑人。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超时空主播 最新章节第275章 聊斋世界,网址:https://wap.at55.net/53/53780/277_2.html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