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232太子举哀终登大宝,闺门旦落玉成陨星(1/3)

承平四十三年,三月初五凌晨,承平帝终于驾崩了。

次日,太子以神奇的速度出现在紫禁城,据说太子得到皇上病危,太子入京继承大统的圣旨后,在顺平侯的护送下,日夜兼程,跑死了五匹骏马,吃饭睡觉都是在马鞍上解决,为了赶路,膀胱都要憋爆炸了,但就是这样,也来晚一步,父子没能见上最后一面。

不过燕京城私下有人议论,说太子果然是真龙天子,二龙不得相见的传闻肯定是真的,所以无论太子多么着急的往京城方向赶,最终还是要晚来一步,这就是老天安排的啊!

皇上临终前说了两件事,第一是封曹贵妃为皇后,不。猪.猪。岛。 过鉴于他即将升天,皇后不到几天就直接变成太后了;第二就是太子仁孝,堪为一国之君,望诸位内阁大臣全力辅佐太子。

五位内阁大臣拿着皇上临终前的遗诏请求太子登基,太子日夜恸哭举哀,不思茶饭,始终没有应允,这倒不是太子对皇位不感兴趣——笑话,他冒着承担谋逆罪名的风险从南京先行一步,不就是为了得到皇位么!

而是大燕国历来有个约定俗成的潜规则,就是太子继位时要三请三辞,大臣们哭哭啼啼的拿着先皇的遗诏说“国不可一日无君,请太子继承大统,造福百姓”云云,太子则在先帝灵位前痛哭流涕说自己“哀痛万分,无心名利”,骂自己“不孝,未能在病榻前伺侯汤药”云云。

总之,在三请三辞的那几天,紫禁城的内阁大臣和储君太子都是可以媲美奥斯卡最佳男猪脚的演员,情绪逼真自然、浑然天成、个个都是实力派演员。

只是太子这个人不走寻常路,就当内阁大臣们哭丧着脸请第四次、暗叹终于结束了解此事时,太子居然第四次拒绝了!

满朝哗然,这下不仅仅是内阁五个大学士,就连六部九卿翰林院等等四品以上的京官都穿着丧服进宫哀嚎,请求太子登基。

太子依旧拒绝,据说还差点一头撞在承平帝的棺材上,哭诉说若父皇能死而复生,他情愿不要这个皇位云云。

跪在殿外的大臣快要晕倒了,话说三月的京城还是很冷的,哭得眼泪鼻涕在寒风下液体转化为固体,变成冰溜子了,真是受罪。

不过受罪也要忍着,谁叫自己碰上了这个喜欢面子工程的新皇帝呢?只得继续嚎哭请求太子登基,殿下哭声震天,好像承平帝又驾崩了一次。

听说太子第五次拒绝了,就连许三郎都不禁暗呼:您矫情差不多得了!我还要赶紧回南京接老婆孩子呢。

还好,当大臣们请求第六次时,太子终于别别扭扭、委委屈屈、不情不愿、勉为其难的答应了。

太子继位,先是下旨封太后为太皇太后,封号是慈寿恭简安懿章庆敦惠温庄康和仁宣弘靖太皇太后,如此长的封号,估计只有类似唱戏的这种肺活量比较高的人才能一口气说出来。

追封先皇后为惠仁皇太后。封曹皇后为崇顺太后。

封太子妃颜氏为皇后,封号是嘉成,还封了两个嫡子为王,分别是皇长子临淄王和皇次子淮安王。

承平帝的谥号最终定位“英”,史称燕英宗。礼部给新帝拟定了三个年号以供选择,最后定下了“泰正”二字。按照规矩,先帝的年号“承平”从驾崩之日起要延续一年,所以在第二年三月初五才是泰正元年。

先帝燕英宗的长眠之地在五年前完工,依旧是在故都南京,顺平侯许三郎护送先帝灵柩南下,新帝带着文武百官素服送灵一直到了通州港码头才停步。

据说当灵船起航之时,新帝悲痛欲绝,若不是周围大臣们眼疾手快扯着了新帝的衣袖,新帝就要投水追随燕英宗而去了!

许三郎在盔甲外披着缁麻孝衣,暗想新帝为了仁孝的名声,是做足了姿态,唱念做打,赶得上和老情人落玉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十八钗 最新章节232太子举哀终登大宝,闺门旦落玉成陨星,网址:https://wap.at55.net/48/48588/232.html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