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

第五百六十七章 对口专业(3/3)

中国古代为什么不行呢?也有两个原因。

第一,参加科举的是什么人?首先得是童生,童生没有社会地位,他们得考秀才,秀才就有了社会地位了。

秀才属于士农工商的士,平民里的最高地位。

但是也只有社会地位,一个空壳身份,什么好处都带不来。

可是只要考上了举人,就是朝廷的候补官员,只要进士用完了,就开始用举人了。

所以每一个举人,都是潜在的官员,乡里镇里的大户,少不得要送钱送粮,结下交情。

举人,相当于现在的基层公务员,而能考上举人,就是举人老爷了,没听过什么叫做穷举人的。

如果考不上呢?那他还是秀才,秀才读书要很多钱,墨纸砚是钱,请名师是钱,书籍也是钱,还得花钱疏通关系。

样样都是钱,想中举,难得是钱,可秀才们不能去干别的事啊,为什么?

这就是第二个原因。

中国古代文人都有一个观念,只要是秀才了,成了平民中的士,得清高,很高贵,瞧不起做农、做工、经商的普通人。

这个思想来源于孔子,曾经有弟子请教孔子“农工商”的问题,被孔子斥走,然后孔子说了一句:“此小人也。”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这句话是古代现状。

要他种田?咱是读书人!要他要工?咱是读书人!要他经商?咱是读书人!!!

做别的事,那就是侮辱了自己,自己是什么?是秀才!是士啊!士可杀,不可辱!

这就造成了一个局面,古代的商业也是五花八门,可一干秀才就算要讨生活,也只愿意干私塾先生,或者街头卖字的活儿,不能有辱斯文。

也有一小部分秀才“屈辱”的改行,但那是小数的,大部分秀才还是尽管饿肚子,科举,还得考。

所以嘛,秀才,就多了一个讥讽的“酸”字。

现在国家的“秀才们”就是没有用武之地,没有对口专业,所以要解决他们的问题,只要找到那个对口专业。

是什么?反动先锋队员?不是。

是商业!最好是繁荣的商业!商业越多,他们对口的专业就多。

而有利的一点就在于,王扬是把儒家的道德系统拿来了一部分,但没有给众人灌输士农工商的等级概念。

不存在读书人就高贵,就做不得其他活儿的观念。

所以,商业的崛起,就势在必行,商业应该推广,人人都知道,百官也知道。

问题是,在百姓这么排斥的时期,如何快速推广?(。。)

[&ns;“”
本章已完成!

回到旧石器时代 最新章节第五百六十七章 对口专业,网址:https://wap.at55.net/47/47356/568_3.html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