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225章 督军末日(一)(2/3)

宗仁却有自己的苦衷,这个苦衷就是王振宇配在他身边的高级参议,国社党组织部部长陈绍。

话说当年陈绍投靠王振宇的时候就有一个理想,那就是统帅三军,扬马疆场,但是因为王振宇当时对于军事干部并不急需,对于政治干部到是什么缺乏,于是陈绍一个不留神就变成了文官,先是在靖州直隶县垦山口镇当了个建设委员会主任,实际就是镇长,随后又被调去安江模范城担任第一任市长兼建设指挥部总指挥,再往后到是和军队沾边了,不过是跑到军校读书,借读书的机会在当时的湘西6军军官学校组织民族复兴社,要说有本事的人到哪里他都有本事了,上述任务陈绍这个王学门人硬是一个不差办得妥妥当当。

最终在组建国家社会党的时候,陈绍也就当上了组织部部长,还是个文官。

原本军事行动跟这个组织部沒有半毛钱的关系,但是这一次情况有些特殊,广东这个地方不光是军事问題,还有很复杂的政治问題,在王振宇看來,光靠李宗仁和白崇禧这两个将军他解决不了,所以还得配个高级参议,原计划最佳人选是杨永泰,但是陶峙岳进军衡阳事关全局,杨永泰这块好钢就被用到了刀刃上,陈绍成色次点,自然是用在了广东。

陈绍可沒考虑什么成色问題,他是国社党中常委之一,在党内的地位要比李宗仁高得多,所以他上任以后也不讲什么客气了,第一个要求就是要一套合体的军服,至于军衔他也费了点心思,亲自写信问总参谋长杨万贵,哭笑不得的杨万贵自然是按照军级干部标准,授了个少将军衔,貌似现在青年军上下除了王振宇之外就都只是少将。

沒关系,陈绍满意就行,他每天都穿戴整齐出现在第三军军部,虽然基本不干涉军务,却让李宗仁和白崇禧感觉很怪异。

1月3日,当李宗仁准备出兵的时候,陈绍突然声了:“李军长,我建议你们最好是按兵不动,广东最近可能有大变化。”

李宗仁知道什么叫客气,别看人家陈绍只是参议,这会在这里他代表的就是王振宇大帅。

因此虽然白崇禧为此愤愤不平,但是李宗仁依然决定按兵不动。

陈绍并不是无的放矢,军情局广州站最新送來的情报显示,表面上答应由王振宇控制广州的孙中山先生准备食言而肥了。

中华革命党从去年十一月起就开始串联广州各地的会党,民团,商团武装势力,准备在护国战争爆后就武力驱逐龙济光。

勇气可嘉,但是不能不说这个时候的革命党人做事真的是差点火候,还沒等他们完成联络工作,连龙济光家的蚂蚁都知道他们要起事了,搞的人家龙济光是有好气又好笑。

1月1o日前后,陈炯明,朱执信分别在广州和惠州动起义,不好意思,龙济光早有准备,起义遭到了残酷的镇压,以失败告终。

不过也不是全无收获,起码在广州以外的地区,革命党的武装设卡封路,让龙济光这个广东督军彻底有名无实了,政令别想出济军实际控制范围半米。

龙济光也不是省油的灯,1月12日,他先是在在广州海珠岛水上警署邀请各界代表,召开广东善后问題会议,以此麻痹革命党人,换取了双方暂时停火的条件,而等其军事部署完毕,龙的警卫军统领颜启汉在会议中突然开枪,将护国军代表汤觉顿、谭学夔等当场击毙,是为“海珠惨案”,龙济光事后将事件起因歪曲为双方“言语冲突,开枪互击”。

不过这个什么惨案陈绍不关心,他关心的是龙济光的军事行动,果然很快龙济光的军队就以雷霆之势把广东的地方武装來了个一勺烩,中华革命党这边由于决策失误,最终导致他们一直引以为傲的所谓十万民军损失殆尽,而这个结果就是陈绍要的,他可沒兴趣让孙中山有机会和王大帅搞什么共存,广东的地盘只能属于王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回到民国当大帅 最新章节第225章 督军末日(一),网址:https://wap.at55.net/45/45759/225_2.html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