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127章 常德易主(二)(1/3)

夜幕重重……

二千里长的沅江一路冲到沅州境内就已经算是到下游了,这里开始的水域相对上游要宽阔,奔腾的江流因此变得和缓起来。

一路向北的沅江在一个家叫杨家湾的地方突然拐了个弯向东流去,从这里起,就是常德的地盘了。

这个湾就是湘西镇守使府和澧州镇守使府两大势力的实际分界线。

王正雅虽然是文人带兵,但是却是深知兵法,这些交通要道他是十分重视的。虽不能派驻重兵守备,但是设置讯警的道理他是清楚的。

从杨家湾开始到桃源为止,在这段百里水道,负责讯警工作的是澧州镇守使府直属的水路巡防营。由于兵源紧张,王正雅又是优先扩充作战部队,所以这个水路巡防营的建设就严重滞后了。

先是兵员,总共不到三百人的队伍,大部分还是前清时期的塘讯兵。这些塘讯兵最大的特点就是年纪颇大,收入颇低,营养严重不良。而且更严重的是传承自满清时期的腐败,空额严重,说是三百人的建制,实际不足百人。

王正雅派来带队军官上任后,也费了心思整肃这支糜烂的队伍,依靠对过往商船征收罚款的方式弥补经费不足,把全营扩充到了2oo多人。而且每五里设置一个警讯点,每个点驻扎一个五人的警讯班,每班配一条快船,这样便于传递消息。

可以说这样的做法算是尽职尽责了,但是很遗憾,这一情况早就被何健手下的军情人员查的一清二楚。而且对过往商船征收罚款创收的做法也引了一个意想不到的结果,就是把除挂英国旗的沅江船运公司货轮以外的私人船帮逼到了死路。这些船帮老大除了加入沅江船运再无其他办法,部分失业者甚至还成了王正雅的反对者。而在贺仕道和谷虎这两个湘西大盐枭的策动下,这些人居然还成了气候,拉起了队伍,公开在澧州镇守使府辖区内扯起了反旗,这让王正雅头痛不已。

至于南边的邻居,由于自民元以来,双方没生过任何冲突,时间一久,连顶在最前边的水路巡防营官兵心理上都松懈了下来,更不要说二百里外的王正雅了。

杨家湾第一讯警点此刻一片漆黑,一个年约四十多的穿着讯兵号服马甲的老兵提着马灯从屋子里走了出来,一边走一边骂:“格他个娘老子的,这么晚了,哪里还会有不挂洋旗的商船过境,外边蚊子咬人的要命,就会欺负老子来站岗,格他个娘老子的……”

自从胡立春带着工兵团炸了一年的暗礁后,沅江中上游行船安全性大大提高,走的船也就变得多了起来。但是夜里走船的大多是沅江航运公司那些挂英国旗的船,这些船的钱就是换镇守使大人自己来也不敢收啊。日子一久,这些警讯兵也摸到了规律,晚上是没油水可捞的,于是值夜的差事就没人肯干了,一般都会推到本班最倒霉的那个人身上去。

中年警讯兵才走出来十几步,刚把马灯挂上,正脱裤子准备嘘嘘了。突然身后出现了一个高大的黑影,然后脑袋就狠狠的挨了一下,人当即就眩晕了过去。

山地第一旅特务侦察连连长李大走了过来,鼻子一嗅,立刻捂住鼻子低声道:“黄德虎,你个缺大德的,你就不能等人家尿完了再砸啊,看把人家一身骚的。”

黄德虎一脸惊讶的看着连长,不知道该说什么好,结果跟着就挨了一脚:“什么呆,把人给我捆好了,房里面还有四个人了,尽量不要开枪,都是当兵吃粮的,能不杀人就别乱杀。”

随后,负责对杨家湾一号警讯点动手那个班长就带着手下六个士兵踹开了房门,冲了进去。黑洞洞的枪口对准四个睡眼惺忪的讯警兵,满面笑容的李大操着河南口音道:“哥哥们,对不住了,就捆你们一晚上,明天你们就自由了,中不?我看你们都中哈,那就全部给我捆了……”

同样的场面在这段百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回到民国当大帅 最新章节第127章 常德易主(二),网址:https://wap.at55.net/45/45759/127.html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