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209章 白登山下(3/6)

铁器和硫黄、焰硝,但是大明一方要购买马驹,由朵颜三卫派人教授养马,并开放三卫的部分牧场。

通过贸易获得马匹之类的军用物资,较之汉族地区放牧孳生更为便利,而且花费实际上更少,在朵颜三卫的地盘划定几个区域养马,可以用来培养优秀的汗族牧民,等到一旦将朵颜三卫取而代之,马匹供应不致发生问题,朵颜三卫禁不住明廷给予的优渥条件,最终也予以答应。

出口的硫黄和焰硝数量有限,而且属于一次性消耗品,蒙人既没有多少相应的火器,也没有最优良的配比方子,少量出口军械既显示了大明一方的诚意,实际上也把朵颜三卫的军事发展部分操控在明廷手中,这些方面的问题只有朵颜三卫摊子铺开才会一一暴露出来,他们现在自然难以发现其中弊病。

双方就进口驼绒、貂皮、人参、马匹,出口铧铲,耕牛、种子,米盐、布匹、铁锅等物经过一番讨价还价,最终均达成了双方满意的结果,最后就开始讨论互开马市的地点。

这一次,明廷十分慷慨,除了永乐年间设立的开原南关,开原东关、广宁卫三个马市,又增设抚顺、白土厂、宽甸、叆阳、清河五个关口,开市时间设为常市,由明廷派兵驻扎,评定物价、收税治商。

一切谈判事宜皆以洽谈议定,已是七天之后了。此时火筛一部仍在关外骚扰,但攻势愈来愈弱,已经毫无战意,伯颜大军自平顺一带北返,却未与火筛部汇合,似有就此偃旗熄鼓返回大漠之意。

明日就是大明天子会见朵颜三卫,亲口订下攻守盟约的日子。虽然关外的鞑子没有什么异动,杨一清仍如临大敌,亲自镇守得胜堡,并命令山西沿线二百多处关隘、烽燧、卫所全面戒备,重兵云集,王守仁亲率两位游击将军守在关外,机动作战,监视火筛部的行动。

太原卫张寅的两万兵马做为备军,固守在山阴县广武堡,随时候命。杜人国镇守大同城,许泰领七千骑兵伏于大同城内,一俟白登山报警,立即飞马驰援。

白登山上建了迎客亭、会盟大帐,白登山四面山坡下隐藏了七十门毒火炮。

这些毒火炮可以发射开花弹,可以发射霰弹,一炮射出百余枚铁子,射程不远,但发射时大小子弹齐飞出去,轰声如雷,杀伤力及辐射范围都很大,特别适用于野战轰击对方密集的作战队形,有效地抑制其疯狂的攻势。

伯颜的大军仍在长城以外,有数万大军阻挡,杨一清亲自坐阵。杨凌倒不担心他们会攻进来,只是弥勒教神通广大,竟能在北京城集中两百名悍匪夜袭高老庄,杨凌可不知道他们会不会纠集数千狂热的教徒奇袭白登山,因此在四野土地中埋设了五百枚机发地雷,事先都做了暗计,一旦使用不上,还得原样取出,免得开春误伤百姓。

花当的人马约定自飞狐渡开关迎入,这是一个小关隘,自外而内是奇险难渡,自内而外却无险可凭,一冲即破,选择此处入关,就打消了花当的疑虑。

飞狐渡关隘左右是连绵陡峭的险峰,飞鸟难渡,光秃秃的石壁上难设伏兵。山脉绵延如龙,与大同西面草原隔绝开来,成为天堑,伯颜的大军断不可能翻山越岭自此处入关,如果绕过数十里山脉从尽头杀入,设在远处的烽燧早早便可发出警讯,封闭关隘,但是为求保险,在关隘原有官兵的基础上,杨凌还是把荆佛儿的一千兵马也调了过去。

如此设计简直可以说是万无一失,但杨凌和胡瓒、杨一清、张永、苗逵等人仍不放心,夜色深深,仍在房中反复推敲,推演一切可能出现的纰漏。

胡瓒说到:“关隘、大同、白登山三者之间瞬息可至,在这方圆数十里的平原上无险可恃、无处可藏,真欲对皇上不利,唯有硬攻一途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回到明朝当王爷 最新章节第209章 白登山下,网址:https://wap.at55.net/42/42077/208_3.html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