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捣寒衣(2/2)
、艳俗些。”
张伟看着被陶时着重标出的大胆、艳俗二字,不禁感慨还是你们古人会玩,这不就是在说那些富家千金喜好擦边的古代小黄书吗,张伟可没去写小黄文的打算,而是回了一封信,托陶时将出书所得的银钱换成厚实一些的棉布、羊毛和麻布,让行脚的商贩带来,同时将近日所思大致写了些,请陶时帮他拿主意。
近来天气渐渐转凉,工地上的藿香正气水早就没有发放了,可却又有不少人染起了风寒来,这事再发药剂于事无补,许多劳工从初春便离家了,带来的衣物缝缝补补,也破损的差不多了,加上糟糕的住宿环境,这才导致不少人晚上睡觉时感冒了。
这倒给张伟提了个醒,是时候该给杨招娣和乌木尔置办几身厚实的衣物了,隋唐时中原没有种植棉花(棉花于宋末传入中国,大规模种植是明初,汉唐时期的棉织品大多来自云南、天竺和丝绸之路),普通老百姓过冬时,大多会制作捣衣,就是用粗布或麻布做成带夹心的外袍,家境好些的,会往里面塞上驼毛和驴毛,穷点的就只能塞些麻丝、芦毛之类的,至于蚕丝和羊毛,那就不是普通老百姓能消费的起的。
这些材料都有一个特点,比较硬,必须得不断地敲打,直至其变得柔软、贴服,连成一片,才能起到保暖的作用,这就是捣衣中捣字的由来。还有一种说法是,那时人们的衣物,在冬天是不洗的,因为很难晒干,穷点的人家连换洗的衣物都没有,古人就会用米汤洗衣服,并一遍遍的捣衣,这样便能在衣物表面形成一层膜,待衣物脏了时,便可以轻松擦掉。
在唐代的很多诗中,都有着捣衣的记录,比如刘长卿《余干旅舍》中就有乡心正欲绝,何处捣寒衣;李白《子夜吴歌·秋歌》中的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的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本章已完成!
不见长安 最新章节第77章 捣寒衣,网址:https://wap.at55.net/412/412531/77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