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081章 吴郡大族陆氏(2/3)

陆凯被升任为镇西大将军,都督巴丘,兼荆州牧,晋封嘉兴侯。

甘露二年(266)孙皓与晋国讲和,使者丁忠从北方回到东吴,劝说孙皓可以攻袭弋阳,陆凯劝止了孙皓。同年,陆凯迁任左丞相。

孙皓不喜欢别人看自己,朝臣觐见时,没有人敢抬头。陆凯劝谏道:“君臣之间没有不相识的道理,如果发生不测,大家就不知道该如何寻找您了。”于是孙皓才允许陆凯可以抬头看自己。孙皓迁都武昌时,扬州地区百姓对逆流供应武昌用度深感痛苦,而且当时政事颇多失误,百姓贫穷匮乏。陆凯於是上奏要孙皓不应迁都,亦要当一个体恤平民生活的贤君,认为这样做不但可以令人民生活改善,亦可增强国力。最终孙皓还都建业。

当时殿上列将何定是佞臣,但深得孙皓宠信,陆凯却当面斥责他。何定因而痛恨陆凯,想去中伤他。但陆凯却不以为意,用心公事,上疏指示都不作修饰,由心中表现出他的忠诚和恳切。

建衡元年(269),陆凯病重,孙皓派中书令董朝问陆凯有什么遗言要交待,陆凯上言说:“何定不可以重用,应让他担任京城以外的职务,不应把朝廷大事委托他。奚熙是个小官,却在浦里建起自己的田园,想恢复严密的旧规模,也不可信任。姚信、楼玄、贺邵、张悌、郭逴、薛莹、滕修以及臣的族弟陆喜、陆抗,他们或者清白忠诚勤奋,或者资质才智丰茂超人,都是国家的栋梁,朝廷的贤良辅臣,希望陛下对他们着重留神和考虑,向他们询问时务,使他们各尽忠诚,补正陛下出现的一些过失。”不久,陆凯即病逝,享年七十二岁。

有人说宝鼎元年(266)十二月,陆凯与大司马丁奉、御史大夫丁固策划,趁孙皓拜谒祖庙时,打算废掉孙皓改立孙休的儿子。当时左将军留平带兵作先头部队。故此将这个计划悄悄告知留平,留平拒绝而不允许执行这一计划,但发誓决不泄密,所以他们的谋划没有取得结果。

据《吴录》记载:旧拜庙,选兼大将军领三千兵为卫,凯欲因此兵以图之,令选曹白用丁奉。皓偶不欲,曰:“更选。”凯令执据,虽蹔兼,然宜得其人。皓曰:“用留平。”凯令其子祎谋语平。平素与丁奉有隙,祎未及得宣凯旨,平语祎曰:“闻野猪入丁奉营,此凶征也。”有喜色。祎乃不敢言,还,因具启凯,故辍止。

【良牧陆胤】

陆胤,字敬宗,陆凯之弟。初任御史、尚书选曹郎,太子孙和听到他的名声,以特殊的礼节接待他。适逢全寄、杨竺等阿奉亲附鲁王孙霸,与孙和分庭争斗,暗地相互谗毁结怨,陆胤因此获罪被捕入狱,受尽酷刑,始终没有改口。后来陆胤被任命为衡阳督军都尉。

赤乌十一年(248),交趾郡和九真郡的少数民族反叛,攻陷城邑,交州地区骚动不安。朝廷任命陆胤为交州刺史、安南校尉。陆胤进军南方地界,以恩信告喻当地百姓,极力推行招安纳降政策,高凉贼寇头领黄吴等党羽三千多家都出寨投降。陆胤率领军队南往,再宣示自己的恳切诚意,赠予钱财。于是贼首一百多人,民众五万多家,以及深山僻远不服教管的人,都无不叩头归附,于是交州地区宁静太平。朝廷就地加授陆胤为安南将军。陆胤随即又出兵征讨苍梧郡建陵县的贼寇,将他们打败,朝廷前后出兵八千多人,以补充陆胤军事需用。

永安元年(258),陆胤被征召回朝担任西陵督,封都亭侯,后转任左虎林,中书丞华覈上表举荐陆胤。陆胤死后,他的儿子陆式继承都亭侯的爵位,被任命为柴桑督、扬武将军。

【陆家的起伏】

在孙吴历史上陆家绝对是一个名门大族了。陆家的发家史从陆逊开始的,在襄樊之战中陆逊的地位三级跳,一举当上了吴军里面主力统帅之一,经过夷陵之战后,陆逊的已经压服众人成为江东军事第一人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汉末三国志 最新章节第081章 吴郡大族陆氏,网址:https://wap.at55.net/41/41040/570_2.html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