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

第060章 九品中正制(2/2)

九品中正制”的影响】

“九品中正制”在早期对于曹魏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积极的影响,早先曹操虽然多次发布求贤令,并且唯才是举,不拘一格的提拔人才,但总归没有形成相应的制度,并不能从根源上解决问题。

而“九品中正制”则解决了这个问题,在早期,选拔人才还是较为注重品德和能力的,不过后来随着士族的门阀化,选拔人才越加看重门第,后来中正基本都是本州郡的世家名门贵族官僚来担任,因而所定为上品者,也都是那些世族名门。

最后,那些世家大族之人,无论品德高低,能力好坏,所得评价基本都为上等,而寒门子弟则出头无路,形成了明显的士庶等级界限。

【士族的门阀化和“九品中正制”】

早在东汉末年,士族就已经有门阀化的趋势,汝南袁家和弘农杨家都是当时的典型代表,两家四世三公,在朝廷内外门人弟子满天下。当时的察举制已经开始奔溃,世家大族们利用察举的漏掉拉帮结派,已经形成了不小的势力,完成了初步的门阀化。

在东汉末,世家大族们和外戚、宦官就是当时的三大毒瘤。

在魏晋时代,统治者吸取了东汉灭亡的教训,对于宦官和外戚进行了限制,造成了士族门阀独大,曹丕和司马懿后来都为了巩固和加强自己的统治,设立和加强了九品中正制,使得这一制度对于世家门阀越加有利。

中正品第唯以血统为准,门第高即获高品,此时只须分别士庶高下便已足矣,中正品第只不过是例行公事。所谓“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公门有公,卿门有卿”者也。

士族权力的增长也意味着皇权的衰落,在两晋时代,皇权衰落了一个新的低,皇帝想要治理天下都必须依靠门阀才能办到,后来科举制的诞生和发展才使得皇权再次由衰而盛。
本章已完成!

汉末三国志 最新章节第060章 九品中正制,网址:https://wap.at55.net/41/41040/353_2.html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