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六百四十七章 太常之尊 那又如何(3/4)

出乎了守卫的意料之外。

可守卫纵使有心阻止,碍于许慈的身份他也不敢下狠手。

在守卫的心有顾忌之下,许慈一路突破到糜旸办公的大堂之外。

只是到了大堂外后,许慈再无法继续前进。

因为守卫大堂的是糜旸的亲卫。

身为大将军的亲卫,除非是刘备或诸葛亮到来,否则天下间还没有人能让他们退缩的。

见大堂外的糜旸亲卫死死阻拦着自己,许慈气急之下不由得对着大堂内大喊道:

“臣许慈有要事求见大将军!”

似乎是怕大堂内的糜旸听不见,许慈一连鼓起中气喊了好几声。

而不出许慈预料的是,在他的高声呐喊下,大堂内终于有了动静。

只见马良、马谡、董允、费祎、蒋琬等臣子陆续从大堂内走出。

那几位俊杰在来到大堂外看到许慈时,他们的眼中都有着担忧的神色。

马谡更是想出言劝一下许慈,可还未等马谡说话,他就被一旁的兄长马良径直拉走。

关羽封王风波背后隐隐有着糜旸的影子,这样的大事若是诸葛亮不发话,不是他们可以轻易插手的。

待几位俊杰都离开后,堂内的丁封出来对着许慈言道:

“大将军有请。”

听到糜旸终于肯见他了,许慈暗暗松了一口气。

他不是没有注意到马谡等人脸上的异色,可他并不懂那异色的含义是什么。

眼下他只想着匡正长安城内的不良风气!

下定决心的许慈,跟在丁封身后,朝着大堂内走去。

不久后许慈来到了大堂之中,看到了坐在主座上的糜旸。

在许慈看见糜旸的同时,糜旸自然也看见了许慈。

糜旸是认识许慈的。

许慈,字仁笃,南阳人士。

许慈从师大儒刘熙,精通郑玄经学,钻研多门经学,是建安年间有名的学者之一。

当年刘备平定蜀地后,因地方历经丧乱破坏,学问之事久废不举,于是聚集法典图籍,淘汰各家学说,召许慈、胡潜同为学士,与孟光、来敏等一起掌典文献古籍。

虽说许慈无治世之才,但鉴于许慈的名声,怀抱千金买马骨之意的刘备,对许慈却是重用连连。

章武元年时,许慈被拜为太子少傅,成为刘禅的老师之一。

章武三年时,许慈代替去世的伊籍升任太常。

而由于在收复长安后刘备要在元旦告祭祖陵,故而许慈作为大汉朝内最了解汉家制度的人之一,成为最早一批被召来长安的大臣。

只是糜旸也知道,与许慈渊博的学问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许慈的性格却十分偏执狭隘。

以前许慈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不仅多次与众多名士互相攻讦,还在刘备面前上演过全武行。

也正因为许慈是这种性格,他才能做出今日硬闯尚书台的举动。

近日来不是没有人因城内风波来找过糜旸,可只要是情商正常的人听到守卫的话后,便会自觉的离去。

唯有许慈。

深知许慈性格的糜旸,对许慈谈不上有什么好感。

碍于礼节,糜旸倒是出言让许慈坐下。

但许慈并未注意到糜旸有些冷淡的目光,他在入座后,便义愤填膺地控诉起来:

“近来城内多有大逆言论流传,难道大将军对此一点都不知情吗?”

“依慈之见,大将军应尽快派人在城内抓捕那些进言追封关羽的人。”

“若再按城内的大逆言论发展下去,势必会让有些心怀不轨之人借机生事,从而动摇我大汉的根基。”

“况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糜汉 最新章节第六百四十七章 太常之尊 那又如何,网址:https://wap.at55.net/405/405850/698_3.html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