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 session_start(): Unable to clear session lock record in /wwwroot2001/wwwroot2001/1/2/www.at55.net/chapter.php on line 3
Warning : session_start(): Failed to read session data: memcached (path: 127.0.0.1:11211) in /wwwroot2001/wwwroot2001/1/2/www.at55.net/chapter.php on line 3
第二百一十七章 糜旸密奏 君王三观(1/4)_糜汉_爱尚小说网
第二百一十七章 糜旸密奏 君王三观(1/4)
刘备的王令很快就抵达西城之中。> 而为刘备充当使者宣达王令的人,是侍郎董允。> 董允,字休昭,南郡枝江人,掌军中郎将董和之子。> 董允之父董和,字幼宰,董氏一族的祖上本是巴郡江州人,因为这层渊源,所以天下大乱时,董和率领家族西迁。> 在董和入蜀后,因为名声他先后被益州牧刘璋任命为为牛鞞、江原县长及成都县令。> 当时蜀地物产丰富,风气盛行奢侈。> 经商之家,穿戴如同王侯,饮食玉液琼浆,到婚娶丧葬时,几乎倾尽家财来铺张办理。> 董和以自身的节俭行为,来为众人做出表率。> 他粗衣素食,处处以符合礼制为行为准则,当地奢侈风气于是大为改变,大家都对其心存畏惧而不敢冒犯。> 县里的一些豪强因害怕董和的严厉,于是鼓动刘璋调任董和为巴东属国都尉。> 但没想到成都县中的官吏百姓,扶老携幼挽留董和的有几千人,刘璋只好让董和留任两年,再转升为蜀郡太守。> 董和在太守任上仍与过去一样清约节俭。> 而且董和善于与南中异族打交道,很得南中异族的爱戴。> 后来刘备平定益州后,征召董和为掌军中郎将,与军师将军诸葛亮共同主持管理左将军、大司马府的事务。> 董和与诸葛亮一起出谋划策,共事欢洽交情深厚。> 正因为董和的关系,所以诸葛亮对董和之子董允亦另眼相看。> 董允身为董和之子,出身名门之后,年轻时就有名声在蜀中流传。> 时人经常将董允将另一位蜀中俊杰费祎作比较。> 董允在不久前被刘备征召为侍郎,侍郎是一种侍从官,多承担的是为君主传达命令的职责。> 糜旸见是董允前来传达王令,他在摆出香案恭敬的接过刘备的王令之后,便将董允迎至别室,问起成都的近况来。> 虽然董允的祖上是益州人士,但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到现在董氏一族已经算是地道的南郡士族。> 所以若要将董允分门别派,那么董和与董允父子,算是荆州系的一员。> 糜旸身份特殊,除了与蜀中士人不太对付外,因为诸葛亮的关系,他与荆州系的士人关系一直不错。> 更何况糜旸的嫂嫂,按照关系算是董和的族姐,所以糜旸与董和之间算半个亲戚。> 董允为人性格正直,是非分明,这样性格的人,他对于品格优良的人是有着偏爱的。> 糜旸年纪轻轻就身居高位,但他并没有居功自傲,反而对于同辈亦或是长辈,一直很是谦逊。> 更重要的是,董允曾多次从董和口中听过,诸葛亮夸赞糜旸仁孝聪慧之语,对于诸葛亮的眼光董允是信任的。> 所以尽管往日中董允与糜旸交情不深,但他对糜旸的感官不错。> 在糜旸问起董允成都城中的近况之后,董允亦知无不言,主要告知了糜旸两件事。> 一件事就是之前,糜旸擅自捉拿列侯申耽引起非议一事。> 不过这件事在糜旸有着坚定盟友的情况下,虽然舆论上沸沸扬扬,但实际上对糜旸并没有造成太坏的影响。> 当时董允亦是为糜旸辩解的一员。> 第二件事就是之前成都城中的群臣劝进一事。> 在董允的叙说中,糜旸大致了解了那日在广德殿中发生的事。> 而这一切都不出糜旸所料。>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糜汉 最新章节第二百一十七章 糜旸密奏 君王三观,网址:https://wap.at55.net/405/405850/2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