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675章 步弓齐射(2/4)

在猛击连续不断射击下,至少有两百多人中箭倒地……

“刀盾兵,快上前保护……”

刘兆基见状,急忙命令刀盾兵上前保护。

接到命令,后阵刀盾兵立即上前,用他们手中盾牌遮挡蒙军射来的箭矢,人多盾牌少,还是有士兵不停中箭,长枪阵也很快露出破绽。

但建奴并未为乘胜冲击,建奴睿亲王多尔衮看出明军不敢主动出击,他一声令下,五千步弓手立即下马上前列阵。

五千步弓手在阵前列阵,不但刘兆基眉头紧皱,连祖大寿和吴三桂目光中都露出极大忌惮。

在人们习惯的印象中,明末崛起于白山黑水的建州女真人是靠骑射起家,最终入关南下、定鼎中原。

骑射无敌也在很多文学作品或影视剧中被表现得神乎其神,似乎更坚定了我们对于八旗军骑射本领高超的固有印象。

在入关之前的诸多战役,特别是后金建国前后的战役中,八旗军最为倚重的,其实是步战。

众所周知,建州卫女真属于山地部族,在明时本就是盛产优良重步兵的地方,大名鼎鼎的铁头子步兵便是其中的代表。

建州女真所处的地理位置在今天辽宁省的东部山区,其间多被密林及雪原所覆盖,并没有大规模培养骑兵的有利场所。

而且,那里广袤的山岭与林海,使得女真人习惯于在群山之中徒步穿梭,与冰天雪地斗、与豺狼虎豹斗,所以其步战自然有过人之处。

尽管八旗军在草创之初就拥有不少马匹,但其大多数将士却称不上骑兵,而更像是属于欧洲龙骑兵一类性质的骑马步兵,即通过乘马进行长距离机动以节省体力,投入战斗时则下马步战。

在关外的历次对垒中,习惯于和北方游牧民族交手的明军,经常会在阵前利用大车和拒马形成野战工事来抵御对手的冲击。

很显然,面对这样的阵地,直接以骑兵实施纵马突袭是难以击破的,萨尔浒之战中,八旗军最后是驱赶大量牛羊冲破拒马,再以步兵冲锋抵近厮杀才击败对手。

和对战明军时一样,努尔哈赤在其统一女真的过程中,面对其余女真部族的军队,八旗军也往往依靠步战取胜。

征服乌拉部时:布占太率三万兵步行,列阵以待,两军相距百步,满洲兵亦下马进战。

见两军之矢如风发雪落,声如群蜂,杀气冲天,诸王臣军士皆奋勇冲击,兀喇兵遂败,十损六七,满洲兵乘势飞奔夺门,遂取其城。

由此可见,八旗军的步战能力是相当强悍的。

所以说到八旗兵,其本职乃是步兵,骑马不过是行军方式,下马步战才是本行。

从萨尔浒之战后,八旗军逐渐总结出一套成熟的打法,即以楯车居前,重甲步兵随后跟进,再跟以弓箭手对敌实施火力压制。

结合史料,八旗军中弓箭手所使用的是拉力较大的步弓,这些步弓并不适合骑射。

八旗军的弓箭手基本不像明军使用火器那样进行滥射,一般他们在楯车之后很少妄动,直到距明军很近,甚至五步时才会射击,这样就大大提升了准确率。

相比于努尔哈赤的建州女真,其对头海西女真倒是更善于骑射,海西女真的马匹多购置于蒙古,采用农耕民族的圈养方式,不是游牧民族的放养方式。

但即便如此,其骑射水平也令努尔哈赤十分忌惮。

直到努尔哈赤吞并海西四部后,将其民迁入建州,入籍编旗,变成了自己的臣民,正式建立满洲八旗后,其麾下才有了一支颇为可观的骑兵部队。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大明,盛世从太子监国开始 最新章节第675章 步弓齐射,网址:https://wap.at55.net/405/405393/676_2.html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