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第二政令,奇功受爵!(1/2)
,如遇到内容乱码错字顺序乱,请退出模式或畅读模式即可正常。太极宫,武德殿内。 太宗皇帝李世民登基之初,贞观元年设武德殿为朝臣们议事之所。 此时,李二召集六部尚书,三省高官,左右仆射在此议事。 为首软座侧卧的是一名男子,唇下储须一缕,年岁大概三十,头戴双耳帽,身着明黄服,一手握藏蓝色封面的书卷,一手扶须轻捋,神色庄严肃穆。 殿内所有人望着他的目光都是倍感尊崇。 李二目光扫过诸臣子,缓声开口道:“贞观初年,第一条政令‘繁衍生息’已下发快一个月了,朕今日召汝等来此,便是商议贞观之年的第二条政令。” “繁衍生息为我大唐增添人口,这第二条政令,朕的想法是提高唐人的生活质量,让老百姓家家户户都有饭吃,不再忍饥挨饿,要让他们吃饱穿暖。” “只要是有关造福百姓的想法,诸君可以知无不言,畅所欲言。” 左侧为首的老臣已经年过半百,原本还昏昏欲睡的他,听闻此言后,便开口道:“陛下,吃饱穿暖自古以来便是民生大计。” “哦?”李二轻轻挑眉道:“左仆射有何高见?” 左仆射,萧瑀,李渊麾下的老臣,李渊虽然退位,但萧瑀仍然身居要职。 萧瑀沉吟一番,说道:“连年征战,百姓苦不堪言,多少家庭流离失所,咱们大唐如今并不缺田,缺的是种田之人。” “如今关中一带大多数村庄都是妇孺居多,耕作起来极为困难,何况百姓手中无地,种的都是封地老爷们的农田,秋收的粮食有三成都要用来交租,两成拿来赋税,真正落入百姓手中的粮食并不多。”如浏览器禁止访问,请换其他浏览器试试;如有异常请邮件反馈。 “要想根本解决这个问题,就要从封地着手,减少百姓的粮租和粮税,这样一来,百姓手里就有了余粮,日子也会逐渐好过。” 贵族的封地其实都是百姓手中的土地,名义上是百姓自己的农田,但秋收之后却要给封地老爷们缴纳粮租。 李二右手边第一位便是大名鼎鼎的长孙无忌,此刻他暂代右仆射一职,更是六部尚书之一的吏部尚书,手握实权。 相比较已经被架空了的萧瑀,武德殿内除了李二,就只有长孙无忌的权力最大。 长孙无忌闻言眉头大皱,果断摇头道:“不可,天下初定,朝堂不稳,封地居多的都是些门阀大族,若突兀削减粮租,这对天下百姓或许是好事,但对目前的皇权稳固来说,极具危险。” “一旦这些门阀大族联合起来抗议,后果不堪设想。” 很明显,萧瑀的政策动了许多人嘴里的蛋糕,那些被削减粮租的贵族们肯定不乐意。 萧瑀欲言又止,佝偻着身子默默低头不语。 李二听的频频点头,看向一个面黄肌瘦,气息虚浮的中年男子开口道:“克明,你可有良策?” 房谋杜断中的杜如晦,字克明,目前担任兵部尚书之职。 虽然担任兵部尚书,但他是个实打实的文官。 此时已经满脸病态的杜如晦轻咳两声后说道:“陛下,为了天下安定,削减粮租的政策怕是不行,如今国库也较为空虚,削减赋税也行不通。” “所谓国富而民强,要想富民,必先强国,而造福百姓的民生大计,无非就是削减粮租和赋税,这两点虽然行不通,我们可以从民间着手。”,如遇到内容乱码错字顺序乱,请退出模式或畅读模式即可正常。 李二眼睛一亮,问道:“愿闻其详。” 他似乎已经察觉到,杜如晦已经有了良策。 杜如晦望着李二,缓缓吐出数字:“奇功受爵!” “奇功受爵?” 众人闻言,纷纷咀嚼话中含义。 李二也是陷入沉思。 杜如晦继续道:“所谓奇功受爵,便是下发第二条政令,从民间征集大才,许诺若谁能有造福百姓的良策,亦或者有造福百姓的手段,若有成效,对其赏金赐爵。” 长孙无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大唐:开局发老婆,我赚大了 最新章节第11章 第二政令,奇功受爵!,网址:https://wap.at55.net/401/401510/11.html
盛宠名门表小姐
影后来袭:黑帝强势夺爱
凌辰苏静
刘宋汉阙
妈咪轻点虐,渣爹又被你气哭啦
山村农女:拐个王爷做相公
送阴人
都市神医:开局九张婚书
辞凤阙
换亲被流放,农科夫人种地发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