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六十六章 使者之争(2/4)

樊馀估计,公孙或的水平应当至少是白日里百步外十‘射’八中的水平,至于养中桥和颜高则应当还要稍高点,毕竟是固定的靶子。

所以樊馀很沮丧,他停留在这个水平已经一个月了,几乎没有丝毫进步,所以在两次出‘门’收到魏国公子们的刁难后,便不再出‘门’,而是只在院内每日拉拉两石的弓,练练臂力。

这样做倒是得到了大王的肯定,甚至周扁兴趣来了还提出了一些指导意见,比如,箭法第一要找规律,如‘射’多远的靶子用多大力道时,在什么风向风速下需要什么角度,如‘射’移动靶时如何判断自己‘射’出去的箭的轨迹以及目标的轨迹以确保它们能在某一点上重合,再如自己在以什么速度什么方向下移动而‘射’出去的箭会有什么样的轨迹落在什么位置,总之一堆新名词,害的大王解释了半天樊馀才勉强听懂了,虽然从没见过大王‘射’箭,但抱着对大王盲从的心里,再加上不明觉厉的言辞,樊馀听得那是连连点头,似乎深有启发。其实这些都是后世数学和力学的简单理论,周扁恨不得都想讲讲数学和物理课了,不过想想还是算了,自己还流落他乡,显然提高身边人的数学知识不是首要的,不过周扁自己也没有注意到,一旁偷听的苏锐倒是眉头紧锁,一副深思的样子。

然后第二,箭法还要找感觉,按照大王的说法,感觉是一种说不明道不清的东西,就是当你一看到目标,哪怕目标在移动,自己也在移动,但仍然能够迅速的甚至是不假思索的就能找出‘射’箭的力度角度和时机,然后一箭中的,并且感觉很难去寻找,或许你练了几十年的箭,在‘射’出箭矢之前仍然要想一想,哪怕那能百发百中,但也根本找不到那种所谓的感觉,那种不假思索便‘射’出去的感。大王的话,樊馀绝对是信服的,于是樊馀想了想,感觉公孙或应该还是没有找到感觉,颜高应该也没有,至于养中桥,或许是有那么一点感觉的,但是自己就差得远了,完全没有这个所谓的感觉。好在大王还说了,感觉这东西虽说很难寻找,但若是苦练,并且刻意的去感觉,还是希望蛮大的,所以樊馀听了这话,顿时找到了方向,信心倍增。

最后大王还说了第三点,耐力和心‘性’。如果满足前两点,则只能算是一个优秀的弓箭手,但却不是一个合格的弓箭手,一般的弓箭手位于数千大军之中,大家一起‘射’击,能‘射’出二十轮便是强军了,厉害的弓箭手距敌五十步外,前十箭能箭不虚发,再十箭能中一半,后十箭能中两三箭便已不错,休息片刻,再发十箭,能再中五箭的,便已能在军中称为善‘射’者了,够资格配两个箭筒了,然后比善‘射’者还厉害的就要称为神弓手了,能立于高处,望见敌军之中将校而诛杀之,便能影响一场战局,如养中桥颜高便是如此。若要再厉害,则能在敌人‘射’程之外,一箭诛杀敌首,或者于一场战中‘射’出百箭而杀五十人以上者,便是箭神,或许传说中养由基便是如此。

在大王看来,耐力和心‘性’的练法一样,那就是保持一个姿势长久不动,左手如托山岳,右手如抱满月,拉弓半个时辰,一个时辰,乃至数个时辰,而全身丝毫不动,不仅练了耐力,还磨练了心‘性’,大王还提出了一种方法,那就是在左手弓身上吊一块石头,以增加练习难度。大王提出的练法给樊馀还有苏锐都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让樊馀等人深以为然,其实这就是后世狙击手的练法,后世战争中一个合格的狙击手能躲在掩体之中数天不动,就为了等一个合适的目标,那么弓手便也能参照这个标准,以提升杀伤力。而这,也就是周扁所说的合格的弓箭手之如何炼成的了。

在‘花’了近两个时辰给樊馀讲了自己的看法之后,口干舌燥的周扁回房歇息去了,留下若有所思的樊馀和苏锐二人低头不语。

而就在周扁给樊馀讲了这堆道理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周始皇 最新章节第六十六章 使者之争,网址:https://wap.at55.net/40/40529/348_2.html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