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32节 大串联(1/3)

吴爱毛、吴爱武姐妹两个坐在墨绿色的硬座车厢内,听着悦耳的扬琴声弹奏的《北(京)的金山上》,和着乐曲的调子,满车厢的年轻人纵情高歌,路上的苦累,不能休息的疲倦,都完全不放在心上了。

车厢里都是同样身穿草绿色,持红宝书的同龄人,成员各有不同:来自晋、鲁、豫、冀的年轻人都派出代表来参加这一次的大串联了。而这些人各有才华,有弹扬琴的,有拉风琴的,有唱快板的,有说山(东)快书的,车辆快到上(海)的时候,还来了几个会唱越剧的,弄得满车厢依依呀呀的南音,听起来分外费力。

韩援朝、吴家姐妹这一次要去的地方是江(西)上饶,目的是参观上饶集中营,感受先辈流血战斗并牺牲的革命精神。从天(津)到目的地没有直通的火车,路上还要倒车,但大串联风气之下,这些事根本难不住孩子们!左右也是不必花钱的。

从1966年7月下旬开始,往来于全国各地的红卫兵小将们开始了革命的大串联,但在八?一八之后,开始出现了些许变化,毛公感于红卫兵小将的热情,于1966年9月5曰,下发了一份文件,用一句话解释就是:以后凡是打着革命的旗号进京以及到其他革命圣地进行宣讲、学习、取经的同志,一概不收钱!所有的开支,全部由国家财政负责!

从此以后,全国兴起了坐车、吃饭、住宿全部不花钱的大串联。周公对此忧心忡忡,吃饭、住宿之外,全国数以千万计的孩子们盲目的登上火车,这要为铁道部带来多么大的压力啊?

但实际上,吃饭、住宿之外,红卫兵坐车串联,对于铁路的压力并不及想象中的大,原因在于,固然有很多人登上开往韶(山)、井(冈)山、西(柏)坡、重(庆)的火车,却也有很多人是徒步完成大串联的行程的。

试举一例:一群来自四(川)大凉山的红卫兵组织,穿越无数的山野森林,足足走了两个月,才到达北(京),途中,他们一路向所遇见的群众赠送《语录》,甚至当一位同伴在深山突然患病而病故之后,他们用乱石埋葬了战友,忍着悲痛和饥饿继续上路。

来自革命圣地延(安)的两个红(卫)兵,背着老乡送给了饼子、锅巴、炒面,度过黄河,爬过吕梁山,饱经战争创伤的老区百姓,听到两个孩子的话后,用玻璃瓶子装了满满一瓶子吕梁山的溪水,托他们带到北(京),倒进金水河中,让这溪水在bj陪伴伟人他老人家。

还有一对兄弟,从西(安)坐火车到北(京)去,路上和同车的红(卫)兵展开辩论,双方越说越激动,其中一个抄起水果刀,就从哥哥的脖子中扎了进去!带火车到站,紧急抢救,哥哥已经说不了话,用在纸上写字和弟弟交流,让他不要照顾自己,管自到北(京)去——祝贺伟人他老人家万寿无疆,才是真正重要的大事啊!

用现在的眼光看起来,大串联简直就是完全不要钱的旅游项目,似乎荒唐得有些可笑;但实际上,建国十七年来,在一片封闭环境中和教育制度下成长起来的年轻人,胸中的热情和对于革命的纯真、忠诚的理念,令人肃然起敬!

从上(海)到江(西)千里迢迢,出发前,韩援朝和吴爱毛等队员商议了一番,有人认为大串联的目的已经达到,现在已经到了11月,应该返回出发地了;也有人认为,应该继续走下去,津、沪都是革命进行得风风火火的地方,相反,江(西)等革命老区,才更应该是自己这一支革命的宣传队把革命的火种播洒下去的地方。

韩援朝和吴爱毛认为,这一次的宣传队的分裂已经不可避免,再有一个,继续走下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火红年代 最新章节第32节 大串联,网址:https://wap.at55.net/39/39151/32.html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晚唐逆流 大师姐绝情,全宗门火葬场 守城百年千夫所指?灭族别找我! 末日战帝 最强败家子 乒坛大魔王 趋吉避凶,从天师府开始 豪门夺爱:季少的奢宠妻 末世空间之平凡人生 重生之悠然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