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七章 活阎王回来了(2/3)
,横扫匈奴,固然很威风,但接下来怎么办?>
六十万大军,保守估计,也要二百万人运送粮草,千里运粮,支持开支……为了边防,还要修直道,还要建长城,又是数以百万计的民夫。>
多雄厚的国力,也架不住这么折腾。>
这不是说秦始皇的措施不对,恰恰相反,这些都是经过两千年验证的成功经验,只是虚不受补,国力终究有极限,没法违背自然规律。>
秦朝的教训,在后世也一再上演。>
强汉盛唐,都能暴打游牧民族,大大扩展疆土。>
但接下来怎么办?>
还是派兵驻守长城,加强防备,或者干脆把归附的游牧民族内迁,给予他们土地,也纳入农耕体系……可问题是内迁的人游牧民族,三两代之内,没法骤然改变风俗,而空下的草原之地,又会有其他民族填充。>
很快就会形成内忧加外患。>
两汉之后,有五胡乱华,唐朝中期有安史之乱……这都是惨痛的教训。>
轮到了大明朝,其实也很难避免这个怪圈。>
不过徐景昌给出了一套不同的解题思路。>
针对草原诸部,要善于分化瓦解,用各种手段,赢得胜利。>
而且草原也不是没有油水可榨,只要换个思路,发展工商,就会发现,草原既是辽阔的市场,又是极好的原料产地。>
以军事为根基,以商业为手段,经略草原,无往不利。>
这一点朱棣已经接受了。>
只是当下大明的上层建筑,依旧是传统的那一套,必须要改变。>
所以才有夏原吉提议迁都。>
因为此刻迁都,伴随着官制改革,北平这边,必定以户部尚书为首,以商业税收为主,老夏直接弯道超车。>
蹇义要阻止这个,也不光是两个人的意气之争……大明朝还有庞大的农业社会,此刻迁都北平,放松对南方的控制,后果绝对不堪设想。>
而徐景昌也是看准了这一点,才提出十年不要迁都的意见。>
甚至夏原吉那么轻易就妥协了,没准有人已经提前告诉他了,让他悠着点。>
至于朱棣提拔徐景昌,重新担任通政使,还把通政司提拔为正一品的衙门,就是要给这件关乎大明生死的事情,一个妥当结论。>
总不能十年之后,大家伙继续毫无意义的争论吧!>
“千斤重担,都在你的肩头了。”黄观感慨拍了拍徐景昌的肩头。>
“岳父放心,这事我扛得住。”>
黄观欣然点头,“很好,你总算有了名臣风范,我放心了。”>
翁婿交流一番,已经彼此心里有数,黄观算是徐景昌在北平的代理人。大略的事情,就让夏原吉说了算。>
毕竟还有个朱棣在,老夏也不是奸佞之徒。>
但是遇到了关键的事情,黄观就要据理力争,免得夏原吉胡来。>
至于应天的事情,那就要看徐景昌的手段了。>
临行之前,徐景昌盯着儿子看了许久。>
“或许下回见面,你就会爬了,要是时间久点,没准都会说话了。”徐景昌沉吟再三,从手腕上取下一串奇楠,小心翼翼放在了儿子枕边,然后又跟夫人道别,这才带着随从,离开北平,返回应天。>
徐景昌动身的消息,不胫而走。>
北平这边,自然是长出口气,大家伙就差举杯庆祝了。>
尤其是齐王朱榑,更是在天津外面放了一顿鞭炮,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我的姑父叫朱棣 最新章节第二百六十七章 活阎王回来了,网址:https://wap.at55.net/365/365166/214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