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五百七十四章 道光廿五(1/2)

诺大的货架上,所剩的藏品已经不多,骆天有些疑问:“爸,你当年离开北京的时候,藏品是如何处理的,连人带藏品失踪,太显眼了。”

“我是有计划地,藏品事先我就一点点地送到黑市中进行了出手,只留下了价值最高的一部分,也就是你现在看到的这些,这些是我为你留着的,然后我就开始四处游走,寻找你的下落。”欧阳天正色道:“你可以放开手脚去大干一场,不用担心没有资金的问题,这里的每一样东西,都会是你的后盾,只要你需要,我二话不说,立刻交给你,懂吗?”

骆天真的感动了:“我会尽量保留这些藏品的,爸,夜光杯的钱已经够用了,我现在做的只是拿那笔钱再生一大堆钱小子。”

欧阳天笑了出来:“臭小子,真不知道该说你自信,还是张狂。”

“男人,偶尔也要张狂一下,不然枉为男人了。”骆天笑嘻嘻地说道:“爸,还有什么好货色?”

“你这个家伙,这些还不够你开眼界的?”欧阳天面露得意的笑容:“自然还有了,我既然让你进来这里,总不能让你失望,我今天让你见识一下,也当作提前预祝你开拓新的事业成功。”

东西还没有看,但听到“见识”两个字,骆天已经脱口而出:“莫非是酒?”

“果然聪明。”欧阳天走到最里面的,搬出一个木头箱子来:“猜猜吧,这是什么酒?”

“这不是木酒海?”看到那个箱子,骆天心里有些底气了:“不过是小型的木酒海,一般木酒海的容积非常大。”

木酒海也就是木头箱子,在过去,没有金属制品,小容器瓶瓶罐罐,中型容器就是几百斤的大酒坛了,再大,用木板做成上万斤容量的大箱子,里面一般用猪血糊桑皮纸之类,隔绝木板的味道。可能酒厂的人这么多酒可以称为海,还是借用土话海表示大(如海了去了——很大很大的意思),反正酒行业就这么叫。实际上,酒坛、酒海是贮酒的最佳容器,适当的透气性使得白酒能够老熟(俗称陈酿),这比金属容器要强得多。

骆天启开这个小型的木酒海,闻了一下,香气扑鼻,那股子香气没打招呼就钻进了骆天的鼻子里,然后沁进五脏六腑:“道光二五?爸,你从哪里弄来的?”

“这是一个秘密,不可说,不可说。”对于这酒的来历,欧阳天有些避讳:“不过你说中了,这的确是道光二五,今天就是我开启它的日子。”

1996年6月9日, 在锦州凌川酿酒总厂的搬迁过程中,施工的工人在清理工地时,无意中发掘出一个大型木质容器。从容器破损的部位,人们见到里面盛满了淡黄色的液体,同时还闻到从中散发出的浓浓酒香。经过酒厂老师傅认定,这是多年前老酒厂用于储酒的木酒海,是个实实在在的宝贝玩意儿。听说酒厂里挖出了宝贝,考古专家们迅速赶到了现场。

这就是当年出土的四件木酒海中的一个,当时,考古专家们从写在木酒海内层封口纸屑上的封印上发现,这些酒封存于清朝道光廿五年,也就是公元1845年。于是,专家们便就此将出土的百年美酒命名为“道光廿五”酒。

道光廿五的造酒工艺源于东北地区的烧锅制酒。在东北,人们习惯上把酿酒的的作坊称作“烧锅”。明末清初,随着东北人口的增多,“烧锅”在东北大地上开始广泛地建立起来,位于交通要道的锦州自然少不了“烧锅”的出现。当时,锦州城内最知名的当数“同盛金烧锅”。“同盛金烧锅”创办于清朝嘉庆六年,也就是公元1801年,创始人是锦州城北罗台子屯高士林。

高士林创建“同盛金烧锅”之时,清王朝的统治中心已经由东北迁入中原一百多年,而北京紫禁城中的清朝皇帝却一直保留着返回东北、祭祀祖先的传统。祭祀的仪式需要大量的美酒,皇帝返回盛京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极品鉴定师 最新章节第五百七十四章 道光廿五,网址:https://wap.at55.net/363/363303/576.html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网游之迷途 分支线 她软玉温香 痴心换情深 农门医女 土匪军阀 拯救反派进行时(穿书) 游医 豪门重生:首席独宠异能妻 无心诀之翩若惊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