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670章(2/3)

’上,因为古玩界普遍认为捡漏是可遇而不可求的行为,故而,北方的方言,用一个‘捡’来寓意它的难得,是极诙谐的表达,也是汉文化中调侃文化的形象化体现。多少人梦寐以求的,当真是天上掉馅饼儿的好事,可以当传奇了。

“噗嗤……”韩志谦笑着又道,“其实认真说起来,也不叫捡漏,马修当时在古玩街的地摊上发现的只觉得瓶子好看,对方也觉得是个赝品,只当做高仿品买给了马修了。”

“是啊!后来我摆在办公室当花瓶来着。阿谦见了,心疼的不得了,直说我暴敛天物。”程世贵想起当日的情形,太阳穴的直跳跳,他当时可被韩志谦好好的数落了一通。

“啧啧……”方默南砸吧嘴道,“你让那些古玩爱好者羡慕死了。”

“嘿嘿……运气!运气!”程世贵难得的挠着头傻笑道,显然他也归结为自己的好运。

也是从那一刻起他也开始像韩志谦一样喜欢上了这些老古董,不过他轻易不出手的。

“还真是走了狗屎运。”韩志谦羡慕却并不嫉妒,这事还真是个人的缘法。不过他也想尝尝被馅饼儿砸中的滋味儿。

程世贵这么一说方默南想起来,她在他的办公室里还真见到了多宝阁上的那只元青花龙纹梅花大瓶,她当时扫了一眼房中的古玩都是真品,呵呵……没想到中间还有这么一出戏。

当时只扫了一眼,也足以让方默南记住那只龙纹梅花瓶了,谁让它是元青花呢!

瓶子是小口、短颈、丰肩、瘦底、圈足的瓶式,俨然是梅瓶。所谓的“梅瓶”,以口小只能插梅枝而得名,因瓶体修长,宋时称为“经瓶”,作盛酒用器,造型挺秀、俏丽,明朝以后被称为梅瓶,梅瓶最早出现于唐代,宋辽时期较为流行,并且出现了许多新品种,宋元时期各地瓷窑均有烧制,以元代景德镇青花梅瓶最为精湛。

那梅瓶折沿,细颈,肩部丰盈,肩以下渐敛,圈足,其外壁自上而下以青花双弦线把纹样分成五层,肩部绘卷草纹和下垂云肩纹,云肩内绘缠枝菊纹,云肩纹间饰卷草纹,而腹部描绘的云龙纹,胫部绘卷草纹和仰莲瓣纹。纵观此瓶,造型秀美,做工细腻,云龙纹描绘得形象鲜明,看其模样应当是元代青花瓷器中的典型器物。元代青花的装饰借鉴了一些元代丝织品图案,大量使用的垂云纹和如意云头纹便是由披肩演变而成。

难得是保存的非常的完整,没有破损。

方默南前世也不懂古玩,古玩那真是有钱的人的玩意儿,烧钱的东西。

今世闲来无事看着空间内登记造册的东西,加上天眼,真假一眼就能分辨,这眼力界儿是历练出来了,唬唬人还是可以的。不过你要让她详细说说为何是真的,她倒是真说不出来个所以然。所以对古玩她并没有那么大的爱好,远观欣赏而已!

但凡人提到元青花就会下意识地联想到“价值连城”这个成语吧!此种瓷器可是稀世之宝,极其珍贵的,一般的收藏家要想亲自见识它的不俗风貌那得上凤毛麟角的几个博物馆,这样才可能有机会一睹其庐山真面目。

80年代开始,景德镇开始仿造元青花,这些仿品泛滥在世界各地,国内更是重灾区。正因为真品稀少,市面上又仿品泛滥,这才造成了藏家一见到青花瓷,直觉就认为是新仿。这才使得明珠蒙尘,无人敢认。所以被小贩当成高仿则不足为奇了。

青花瓷器不是只有元朝才有,上至唐宋,下至明清,都有青花瓷。但却只有元青花最热,其一是,元朝在历史上存在的时间短,瓷器相比起其他朝代自然就少的多,就自然物以稀为贵。再来,明初时期,曾有一次毁瓷运动,砸毁了很多元瓷,使得元青花更加稀少。最后,元代把人分为四类,而当时的文人多属于第四类,社会地位低下,出于生活所迫,不少文人和画家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重生之悠哉人生 最新章节第670章,网址:https://wap.at55.net/36/36027/670_2.html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