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七百一十二章 驴:所以还是我背负了一切(3/6)

大几百上千万了。

这些数字与如今国内的发展程度相比可谓是极其违和,在不明所以的人看来估摸着都会以为兔子们疯了。

不过谁让221基地那边有一个值得兔子们梭哈的理由呢

首都那几位大先生的魄力、视野与决断的勇气,在这第三批回国的留学生身上再次展现的淋漓尽致。

视线再回归现实。

杨振宁在回国之前便得到了关于这1000万经费的承诺,因此他说起投资金额的时候整个人显得还算平静。

他有信心在耗费自己所有经费额度之前,就让探测器产出一些肉眼可见的成果,以此来保证国家会增加后续的投入——说实话,如果连这种把握都没有,那他也别回国带项目了。

接着杨振宁深吸一口气,重新看向了陆光达:

“光达,我该说的差不多都说完了,接下来应该到你解释为什么原初引力波和驴有关系了吧?”

陆光达这次倒也不卖关子了,嘿嘿笑了两声,伸手指了指杨振宁在黑板上写的第二部分:

“老杨,你不是说了么,你的探测步骤分成两个阶段。”

“一是常规引力波探测,二则是原初引力波。”

“其中要用到驴的正是第二个阶段的原初引力波——同时在这个阶段里,驴还是核心环节哦。”

杨振宁眉头一掀:

“怎么说?”

陆光达想了想,也从座位上站起身,走到杨振宁身边接过了笔,在黑板上写了起来:

“老样子,我们还是从设备原理入手,常规引力波探测可以看做是大型的精密干涉仪,需要有数公里长的实体‘械臂’。”

“因此这种设备只能在地面上建造,算是地表精密设备之一,也就是所谓的地面工程。”

“不过原初引力波的探测就不一样了,它是要上天的,属于航空航天相关。”

杨振宁双手负在身后微微颔首,表示了赞同。

早先提及过。

引力波之所以难以探测,是因为引力波的频率太低、波长太长。

就以编号为150914的首个实测引力波为例。

它的频率只有约150z左右,其传播速度是光速,即30万公里/秒。

所以它的波长足有2000公里,相当于地球半径的三分之一。

在徐云穿越来的后世,引力波方面最知名的项目显然是。

的总造价大概在6亿美刀左右,臂长四公里,内部折射光路超过400次。

不过即使拥有数公里的臂展,这类建造在陆地上的干涉仪也只能探测引力波中频率最高,波长最短的那些部分。

这也是为什么后世但凡听到引力波,几乎必然联系到黑洞合并或者黑洞吞噬中子星这种较为极端的情况。

因为只有这类极端事件,才能在短时间内释放出巨大能量,从而产生出如此高频的引力波。

产生150914的那次黑洞合并过程中,其瞬间达到的辐射功率峰值,是可观测宇宙中所有发光物质辐射功率总和的十倍。

可即使如此。

当它跨越13亿光年的距离,在2015年掠过地球的时候,只有臂展4公里的 ivingston和 hanford成功探测到了信号,而另一台臂展只有6公里的600却未能发现。

同时宇宙中这类高能极端事件并不常见,2019年4月至10月-irgo火力全开的半年里,一共也只探测到39次,平均大约每两周3次。

常规引力波都如此探测,遑论原初引力波了。

原初引力波理论上的频率都在10z以下,波长起码有几万公里,有些低频引力波的波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走进不科学 最新章节第七百一十二章 驴:所以还是我背负了一切,网址:https://wap.at55.net/308/308183/717_3.html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