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108章(1/3)

高阳十岁那年, 高桢继位成了北齐皇帝, 沈凌顺理成章的成了皇后。

她成为皇后以后,一点也没展示一国之母的贤良大度,不但不主动给高桢广纳妃子, 还在高桢有这个念头时主动掐灭了他的这个想法。

这个时候北齐的臣子还没有后世那种插手后宫的习惯,而且皇帝既然已有三个嫡子,那么他们巴不得皇帝不纳妃子,这样朝廷也能少一部分开支。

这样高桢在位期间, 沈凌就和历史上的独孤皇后一样,后宫里她一人独大,就连高桢有时都得听她的话。

高桢这个人性格比较直接, 没有那么多花花肠子,有时候处理政务时不免力不从心。

每当高桢因为一些政事委决不下时,就会找沈凌商量。

沈凌是做过县令的人,对地方上的一些政务了如指掌, 那些奏章里只要有一点不切实之处, 都能被她发现。

高桢见她处理政务时头头是道,在用人之道上也别有见解, 越来越看重她的建议。

沈凌因为做过地方官的缘故,所以非常看重地方上的民生大计,在她的建议下, 高桢推行了很多有利于民生的政策,引进了不少外来的农作物。有几种高产的农作物,还是出自沈凌的空间。

沈凌知道下面的官员通常会有“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弊病, 因此常劝高桢多出去走动,或者派遣太子高阳带人多去民间走走。

在夫妻俩的努力下,北齐的国力蒸蒸日上。

只是北齐的国库刚刚充盈一些,就有大臣上书要征伐宋国,统一中原。

高桢这个人没有什么雄才大略,他并不喜欢通过征伐来表现北齐的强大,更何况他现在的皇后还是宋国人,所以他直接拒绝了大臣的这个建议。

但是没过几天,邺城就开始流传皇后反对皇帝征伐宋国的事情来,而且事情的来龙去脉被说的特别详细。

沈凌听到这个传闻以后,并没有多大感觉。宋国对她而言只是宜芳公主的故国,并没有多少感情在里面。但是她终究还是太平盛世长大的现代人,实在是不喜欢连年的战争。

一旦两国开战,不仅意味着要死伤众多的将士,而且还会严重影响到民生社稷,所以沈凌无论是从哪个角度,都不喜欢战争。

不过也不由任由传闻这么继续下去,要不然不出半个月,她就会成为人们口中的祸水。

沈凌后来命人去打听了一下,发现上书要征讨宋国的大臣有两个。一个是礼部侍郎,属于文臣。另一个则是大将军齐武,属于武将。

沈凌想了想,便有了对策。在她的建议下,高桢将礼部侍郎找来,也不多说,直接宣布了一道圣旨,任命礼部侍郎为大同督军,即刻出发前往大同操练当地的将士。

而大将军齐武,高桢则派他去了外省征粮。

这两个人走后,高桢语重心长说了一篇话,大概意思是说,只要礼部侍郎和大将军今后能将大同的将士操练好或是能够征到足够十万大军吃的粮食,他便即刻宣布挥师南下征伐宋国。

这样一来,人们的注意力马上就被转移了。邺城现在最热门的话题就是,以礼部侍郎那样的文臣能否降服住大同那些兵油子,或是大将军那样的大老粗能否和当地的地方官沟通征到足够的粮食。

事实如愿朝着沈凌所希望的方向发展,礼部侍郎来到大同不久,就被当地的将士狠狠削了面子,这事传到邺城时,已经很少有人再提起讨伐宋国的事了。

他们看的很清楚,高桢根本没有讨伐宋国的心思,礼部侍郎和大将军提了这个建议,便被整的灰头土脸。既然这样,还不如顺了皇帝的心思,又能不得罪皇后,何乐而不为。

沈凌将这件事压下去以后,心里也知道北齐国力日渐强盛,讨伐宋国是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带着空间快穿 最新章节第108章,网址:https://wap.at55.net/289/289375/108.html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厄运之女必须死 假如,爱能早些说出来 百炼成神 从师父开始的影视诸天之旅 大乘期才有逆袭系统 开局就是神体 终极保镖 你是不是喜欢我 都市之我本战神 次元幻想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