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五十章 许州(2/3)

周代称许国,秦置许县。魏文帝曹丕废汉立魏后,因“汉亡于许,魏基昌于许”,改许县为许昌,为曹魏五都之一。南北朝时设许昌郡,治长社。统领阳翟、颍川、许昌三郡。

时代变迁,如今许州因贴近颍河贸易发达,是河南各州府中富饶的州府。自古富饶之地贪官多,这许州便是其中一个。

下了几天的大雨终于停了下来,许州城内的街道还有很多的积水,空气还是凉飕飕的,吸进肺里还能闻到一股泥土的清新。

“待得秋来九月八,我花开时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街沿边的小娃娃摇头晃脑地念着这首刚学来的诗,刚念完就被自己母亲给抱了回家,让这个街道显得更加萧瑟和安静。

。。。

惊堂木被俞知府“啪”猛地拍下,他呵斥到:“鲍史唐!你可知罪?!!”

许州衙门,两排衙役肃立两旁,当中跪着一个年轻人,面色白净细皮嫩肉,虽然戴着镣铐,可是除了脸上有些灰尘以外,并没有多少狼狈。他面色凛凛:“小生只是吟了几句诗词,问何来之罪?”

俞知府冷冷一笑道:“我念你是个读书人,所以没有刁难你,你莫要敬酒不吃吃罚酒!”

鲍史唐朗声道:“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小生心中坦荡!自知无罪!”

俞知府有些生气了,气到:“叫你嘴硬!”说着朝身旁的杜通判使了个眼色。杜通判见状咳嗽了两声,走出来问:“城里那些小娃娃口中的反诗可是你教的?”

“是小生教的。”鲍史唐毫不避讳地说到。他读书之余在许州城中开了个私塾,教小孩识字熟文,前几日教他们古诗的时候恰巧翻到唐朝起义军黄巢的诗篇,他也没太注意,没想到第二天一早就被衙役给抓了过来。

“这可是杀头的大罪!”杜通判瞪大了眼睛叫到。清朝各地起义不断,朝廷对黎民百姓自然是高压政策。就书籍来说,以下犯上者禁、关于明朝上至史册通鉴、下至百姓生活禁,种种云云。一旦触犯,不免牢狱之灾,但是拿唐朝起义军的诗来定清朝人的反叛之心,这件事,却明显是yu加之罪。

“哼!yu加之罪何患无辞!”鲍史唐冷哼道。

“你!信不信本官大刑伺候!”俞知府吹胡子瞪眼地拍桌而起。

鲍史唐浑然不惧,拱手朗声说道:“小生乃是院试秀才!遇地方官不跪!入衙门可免受刑法!大人要对小人动用私刑,是不把当今圣上放在眼里吗?!”

俞知府看着面前昂着脖子地书生,气得脸红脖子粗,可就真拿他没什么办法。这时,一个衙役过来对着杜通判耳语了几句,随后杜通判凑到俞知府的耳旁轻声说:“大人,鲍予官来了,在后堂等着。”

见正主终于来了,俞知府狠狠地瞪了鲍史唐高声道:“休堂!将犯人暂时收押!”然后不再理睬,转身随着杜通判折身走进后堂。

后堂有一个衣冠楚楚面色华贵的年轻人,身后跟着几个壮硕的汉子,神情肃穆地站在他身后,来回扫视着周围,目光充满了戒备。如果细看的话,就会发现这个年轻人和鲍史唐有很多相似之处。此时他正襟端坐,浑身却有种风尘仆仆的感觉,脸上还带着焦急的神色。

俞知府哈哈大笑着走过去,和善地叫到:“予官呀,你终于回来了。”

鲍予官见他来了也站起来,呵呵陪笑着:“见过俞大人、杜大人,两位大人今日可安好?”

“安好呀,就是最近长毛的事情闹得全城沸沸扬扬,不少人都有私通长毛的嫌疑呀。”俞知府面色不变,话中却另有所指。

鲍予官微微一笑,说道:“两位大人幸苦了,这是小人的一点薄礼,望两位大人收下。”说着,他身后的四个家丁,拖着大盘子揭开布。瞬间,闪耀的银子让俞知府和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回到清朝做军阀 最新章节第五十章 许州,网址:https://wap.at55.net/238/238437/49_2.html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